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双碳与新型能源系统 返回

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到来 重点排放企业加快履约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央视财经 发布时间:2021-12-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科学考核十分关键。为了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今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随着第一个履约期的临近,全国碳市场成交量持续放量,相关市场正在被激活。

在国内大型发电企业大唐集团的碳资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电厂的全国碳市场履约交易,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不足的电厂要向配额富余的电厂购买配额,实现履约。

随着首个履约期正式配额下发,全国碳市场的交易量进一步提升;12月10日挂牌协议成交量再次突破百万吨,涨幅接近3%。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五大发电集团中,中国大唐和中国华电已完成全部重点排放单位缺口配额交易,交易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42.14元和43.21元。

大唐碳资产公司交易主管 宋杨:我们也希望明年中国碳市场的交易量和交易价格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减排成本,这样能促进企业更好推进碳捕捉碳封存。

记者 平凡:江苏泰州电厂马上要开工建设国内火电领域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它的规模达到了50万吨,相当于单个机组八分之一的排放量,二氧化碳捕集之后将广泛应用到油田驱油和化工等领域。

江苏泰州电厂的碳捕集项目将于2023年投产,将在苏北油田进行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产业化应用。

江苏泰州电厂碳捕集项目负责人 龚海艇:我们生产成本在每吨250元,在周边地区二氧化碳的价格能达到每吨300元左右,整个项目营利性是很强的。

而作为二氧化碳的重要需求方,中国石化将在胜利油田和江苏油田建设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成为国内最大的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油田提升产量。

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 吕大鹏:从驱油角度来看,我国约有100亿吨石油地质储存量适合二氧化碳驱油,预期可增采7-14亿吨。2035年前后,年注入封存二氧化碳量将达千万吨级。

分享到:

关键字:碳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