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数智化储能系统>储能关键装备 返回

提升安全水平 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详解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元一能源 发布时间:2021-12-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今冬明春电力行业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电力企业要开展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排查和评估设置在人员密集、高层地下、易燃易爆品周边等场所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对于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依法予以停用、搬离。强化新能源领域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源头管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储能电站的配置也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风险隐患。储能电站的电池组是一种含高能物质的部件,具有危险性的本质,若维护不当或出现意外,容易出现危险事故。近年来,国内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方面的规范标准要求逐渐提高,配套政策与措施也不断出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起草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从项目准入、质量管控、施工验收、应急处置等方面规范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包括建立健全储能电站备案制度、委托具有专业储能检测资质的机构对安全相关的核心部件或单元开展到货抽检、投运前应通过消防验收等要求。

储能系统一般包括蓄电池储能单元、电网接入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环境控制单元等。其中,蓄电池储能单元是由储能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逆变器、升压变压器和就地监控系统及储能电站监控系统等设备组成的。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火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气引发的火灾,如常规电站可能发生的变压器火灾、电缆火灾等,针对此类火灾,传统的火警系统及七氟丙烷灭火器可以有效扑灭;另一类是储能系统中电池引发的火灾,危害大且一旦火起就不可控,针对此类火灾以自动灭火方式为主,包括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气溶胶等。在带电状态下,电气火灾和电池火灾都属于E类火灾,不适合用水或泡沫扑灭。

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外部遇明火、撞击、雷电短路、过充或过放等各种意外因素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蓄电池因过压或过流导致设备温度过高,形成引燃源;电池电解液温度上升,换热系统故障导致设备高温运行,如通风道堵塞.风扇损坏、安装位置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距离外界热源太近,均可能导致蓄电池系统敝热不良,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引发火灾。

储能系统的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长期运行电解水会产生微量的氢气,若室内通风不畅或排出管道堵塞,氢气在室内或局部的封闭空间聚集达到一定浓度,外部遇明火撞击、雷电、或静电放电火花、短路过充或过放等各种意外因素,可能造成爆炸事故。储能系统箱式变压器装置若为带油设备,变压器装置内部故障时会引起电弧加温,有燃烧和爆炸的可能。

电池系统测量温度、液面等数据的传输线受电磁干扰等影响可能产生测量误差,造成储能系统工作不正常。电池管理系统故障,如模拟量测量功能失效、电池管理系统报警功能失效、电池管理系统保护功能失效、本地运行状态显示功能失效等,都有可能引发电池管理系统保护功能,若不能及时发现电池或系统故障,将引发更大的事故,导致电池组设备损坏等。

储能电站厂房内,应保证环境湿度不超过国家标准规范要求,防止电子设备因空气湿变过大发生故障,从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目前多个国家都有制定储能电池相关的安全标准。在针对系统改进设计方面,箱体设计应注意减少尖端器件、增大与壳体距离、螺栓端部加绝缘保护,减少产生电弧;并对箱体内接线方式进行改造,采用材质相同的导线或采用接线器连接;直流侧加装浪涌保护器或采取防过压过流措施。

在储能室安装空调及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全周期监测、极早期预警。

对电池管理系统逐级设计更为安全的保护措施,使其在下一级出现问题时能够保持工作状态,发挥管理功能:一是及时断开故障区域,二是将故障状态发送至上一级的中央控制器直至远程控制系统。同时,应增设火灾监控系统与中央控制器的通信线路,并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发生火灾时将该类数据信号及时报送中央控制器,在火灾征兆发生的萌芽阶段及时预警并介入消防措施,使总体状况安全可控。

在人员管理方面,应根据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依据现有规范标准组织安全评估论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置预案,加强对消费者和设计安装人员的提示,并对设计和安装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认证,严格的执行运维手册,特别是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培训,提高行业安全水平和事故处置能力。

电化学储能是解决新能源消纳、增强电网稳定性、提高配电系统利用效率的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整个电力价值链上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涉及发、输、配、用各个环节。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以及动力锂电池成本的快速下降,电化学储能在峰谷电价套利、新能源并网以及电力系统辅助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正不断被开发并推广开来。储能是未来能源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将安全因素控制好,降低发生危险事故的概率,储能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安全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