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更好发挥电力价格引导能源生产与消费的作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亮报 发布时间:2021-12-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兼国网财务部主任 冯来法

积极做好电价改革和市场建设工作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基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确保实现电力清洁低碳和安全可靠双重目标,需要持续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更好发挥电力价格引导能源生产与消费的作用。

据相关研究成果,在2030年碳中和、2060年碳达峰目标下,2025、2030、2060年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需分别达到18%、25%、56%。国内国际经验均表明,可再生能源高占比下,输配电成本、储能等系统平衡成本将快速上涨,考虑售电量增长相应的边际贡献后,电力价格仍面临较大上涨压力,预计2030、2060年每千瓦时将分别上涨0.104元、0.170元,急需建立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成本分摊和价格疏导机制。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全面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电价市场化改革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10月15日起,燃煤发电已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12月1日起,暂未直接参与电力市场的工商业用户,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价格随行就市、“能涨能降”。本次电价市场化改革,建立了一次能源价格、上网电价、销售电价的联动机制,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下一步,国家电网公司将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做好电价改革和市场建设工作。一是积极配合持续深化电价改革。建立健全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科学输配电价机制。全面放开发电、用电两侧政府定价,通过市场化竞争形成价格,重点完善风电、光伏发电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水电、核电、天然气发电等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除保留部分低价电源保障居民农业用电外,全面放开进入市场竞价。畅通发、用电价联动调整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煤、计划电”问题,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二是推动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市场。在“双碳”新形势下,新能源逐步走向能源舞台的中心,从“配角”变为“主角”,急需通过电力市场发现其真实价格信号,引导各类能源、储能合理配置,保障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大电网、大市场优势,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由目前单一方向输送电量转变为双向调节、余缺互济和大范围电力电量平衡,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和高效运行。

三是加快建立电—碳市场成本分摊和价格疏导机制。研究电—碳市场协调发展关键问题,加强电—碳市场在市场空间、价格机制、市场政策方面协同,推动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绿证、绿电交易、CCER抵扣等渠道,向其他碳市场主体传导低碳发展成本。建立市场失灵情况下安全保供的应急保障机制、兜底机制。

四是科学引导电力用户节约用电、合理用电。完善针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加大实施力度,促进节能减碳。降低岸电使用服务费,推动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全面使用岸电。完善阶梯电价制度,优化电力消费行为,助力全面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打造数字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电e金服”,畅通全产业链循环

国家电网公司在能源产业链中居于核心企业地位,连接着上游上百万家供应商和下游亿万用电客户。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央企龙头作用,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整合全产业链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打造数字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电e金服”,促进金融供需高效匹配,帮助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畅通全产业链循环。

截至目前,“电e金服”累计注册用户49.5万户,各级合作金融机构228家,上线金融产品72款,与12个地方政府平台实现合作对接,形成以供应链金融、保证保险、电费金融、绿色金融为主要特色的能源金融服务体系,共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超过2000亿元,成为中央企业自主发起建设的业务规模最大、涵盖领域最全、服务对象最广的数字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得到了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广大用户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有力彰显了能源产业链“链长”的责任担当,成功实现了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三方共赢”:

一是助力上下游企业增信,其中帮助5.5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500多亿元,释放保证金近400亿元,节约融资成本近15亿元。二是助力金融机构落实国家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政策,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业务风险,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更好服务“双碳”目标。三是助力核心企业加强供应商管理、提升产品质效,丰富企业缴纳电费方式、提高电费缴纳效率,推动构建电力能源产业链新生态。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2021年第12期,有删节)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价格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