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双碳与新型能源系统 返回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发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有这些目标路径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央视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12-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天(12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了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今年的绿皮书以“碳达峰 碳中和”为主题,从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和不同主体分析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机遇和路径。

绿皮书指出,根据最新的气候监测数据,至少到21世纪中期,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极端事件也将变得更为严重,多重影响并发的概率将增加,2020年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平均浓度再创新高,全球正面临共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也正在共同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绿色低碳转型。

绿皮书在全国的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了实质性提高,经过对2020年182个城市的系统评估,绿色低碳总分在80分以上的城市达到133个,没有得分不及格的城市。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约18.8%和48.4%,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进入低增速、低增量的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迎: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最大的降幅,还要以最快的速度来实现这个目标,这三个“最”就代表了中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这种挑战。各个部门都要作出努力,我们更多的还是要把精力放在减排这方面,能源的转型是必须先行,因为很多的终端部门要靠它的电气化,需要能源系统率先来脱碳。

绿皮书强调,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重点在减排、难点在能源转型,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工业、建筑、交通等各部门绿色低碳发展,同时警惕和化解转型过程中的风险。此外,固碳增汇,多目标协同增效,强化适应行动也必不可少。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已经具备很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和有利条件,特别在新能源、智能电动汽车、5G、工业机器人、互联网经济等代表未来绿色经济的产业方面,具有技术领先、竞争力强的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迎:我们的绿皮书对于各个部门的这种分析,给出了未来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建议,如何来进一步地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还需要很多的政策相互配合。

(总台央视记者 任梅梅)

分享到:

关键字:气候变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