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网建设与运行 返回

“十四五”电网投资将向配网倾斜

作者:苏南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1-12-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4年电网投资首次超过电源投资。过去几年,电网投资总体比较平稳,近两年电源投资提升后,2020年又再次超越了电网投资。

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国内外电网发展分析报告2021》(下称《报告》)显示,我国输电网结构不断加强,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在主干网架不断强化的同时,依托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或综合能源优化利用的微电网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亦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将成为新能源就地消纳利用的重要方式。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地,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持续增长,为支撑新能源发展,“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将会保持高位并向配网倾斜。

电网投资继续保持高位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电力投资突破1万亿元,达到10189亿元,同比增长22.8%。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持续增长,大幅拉动了电源投资,2020年电源投资5292亿元,同比增长61.2%,达到历史新高。2020年电网投资4896亿元,继续保持高位,随着未来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电网投资建设需求仍将保持高位。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副所长吴鸿亮表示,近十年来,电力行业投资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从历史上看,电源投资一直高于电网投资,这个趋势在2014年出现逆转,2014年电网投资首次超过电源投资。“过去几年电网投资总体比较平稳,近两年电源投资提升后,2020年又再次超越了电网投资。”

国网能源研究院的研究显示,2020年电网企业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持续加强配电网建设,其投资仍然占整个电网投资比重的大部分,输电网、配电网以及其他投资的结构为37.9:57.4:4.7。随着新能源接入比例增加,电网资源配置能力需要加强。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分布式电源将快速发展,预计“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将高位运行。

电网发展速度与用电负荷增速总体协调

记者采访获悉,目前,我国已形成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南方七大区域电网格局。其中,东北形成了500千伏主网架结构,华北形成了“两横三纵一环网”交流特高压主网架,西北形成了750千伏主网架,华东形成1000千伏特高压环网,华中四省与西南电网实现异步互联,川渝电网实现了与藏中的500千伏联网,南网形成西电东送主网架。

《报告》显示,我国输电线路长度增长与电力需求增长保持一致,“源网荷”发展较为均衡,总体协调。电网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服务多元用户需求,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普遍服务,提升效率效益水平。2020年全国35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分别增长2.5%和9.66%,售电量和最高用电负荷增速分别为4.18%和12.35%。

“部分地区电网网架仍然薄弱,地下、半地下变电站、电缆混敷等多种挑战风险始终存在。”一位不愿具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部分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紧张、拆迁难度大等原因,新建输电通道及变电站选址困难,存在“单供”“串供”等问题。部分乡村电网处于电网末端,以辐射型网络为主,“串藤结瓜”现象严重。“目前在西藏、新疆南疆和四川等地,仍存在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等问题。”

电网调节互济价值将进一步显现

受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清洁能源装机强劲增长势头,给电网资源配置带来供需平衡的压力正逐步加大。“对电网来说,为了配合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整个电网的性能及效率的投资规模需持续扩大。”吴鸿亮认为。

在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王耀华看来,近期跨区互联电网以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为主,远期随着新能源渗透率逐渐增强,互联电网的调节互济价值将愈加显现。

全国互联电网规模将逐步扩大,多种电网形态相融并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持续提升。全国互联电网跨省区输送交换能力不断扩大。2030年、2060年跨区输电容量分别接近3亿、6亿千瓦,跨区输电量分别达到约1.5万亿、2.4万亿千瓦时。

“依托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或综合能源优化利用的微电网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将成为新能源就地消纳利用的重要方式。”王耀华表示,“未来电力系统将呈现微电网、有源配电网、局部直流电网等新形态电网与大电网协同发展的格局。”

分享到:

关键字:配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