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逐步走上“政策+市场”双驱动的发展轨道。来自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128.3GWh,同比增长153.1%,全年装机量有望接近150GWh;市场集中度方面,装机量排名前10的企业份额总计92%,其中有9家是自主供应商,而全球范围看,中国企业在前10中占据6席。
事实上,动力电池产业作为碳中和的先锋角色,正加速进入“TWh时代”,主流供应商掀起了新一轮“扩产备货”的热潮。今年以来,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扩产的新闻不胜枚举,头部电池企业悉数新增数百GWh的产能建设。
由于较早和持续进行推广,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已初步占据市场主动权。而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力这一领域,中国汽车行业应为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以先进技术标准和高品质产品引领产业发展。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中航锂电、蜂巢能源、远景AESC等主流动力电池企业斥资数百亿元,在全球进行了项目布局。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背后,开发先进技术,提高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能等议题成为动力电池供应商关注的重点。磷酸铁锂、三元锂、硅负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不同技术路线百家争鸣。
今年,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热度又升,国内外主流车企均表示要加以采购,甚至LG新能源、SK创新等聚焦三元锂电池的外资企业也加快布局。同时,在高镍三元锂电池方向上,孚能科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多家企业正稳步推进研发和量产。随着中高端新能源车型的推出,未来几年高镍三元锂电池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硅基负极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关键材料,得到行业的关注。随着特斯拉的干电极+预补锂技术逐渐成熟,硅基负极循环寿命短和首次效率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速了硅基负极的商业化应用。广汽集团自主研发了硅负极电池相关技术,可使车辆综合续驶里程最高提升至1000公里。
在“风口”之下,多家车企和供应商也将目光瞄准固态电池技术。北汽蓝谷、东风、蔚来等发布了半固态电池装车计划,赣锋锂业也在加紧第二代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