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宁德时代加入锂矿争夺战是业界早有预料的事情,但是当它正式落子江西宜春的时候,给业界带来的震动仍然非同小可。
天眼查显示,2021年11月23日,宜春时代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许可项目包括矿产资源(非煤矿山)开采。宜春市代为宁得时代的全资子公司,而宜春又素有“亚洲锂都”之称。公开资料显示,宜春的可利用氧化锂储量约为260万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37.6%。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中期年报中,“宜春”二字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词。因此,宜春市代的成立被业界广泛解读为宁德时代布局上游锂资源的大手笔。
看上宜春锂资源优势的当然不会仅只宁德时代一家。2021年9月,两家A股公司——国轩高科与江特电机于江西宜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江特电机同意向国轩高科供应不低于500吨/月电池级碳酸锂;双方同意就电池级碳酸锂采供、储能、新能源电机等领域探讨更多合作可能,双方各自发挥核心优势,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
受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增长的刺激,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而优质锂资源又十分稀缺,使得产业链各方不断加大对全球范围内锂资源及冶炼厂的布局。然而,工信部2021年11月18日发布的两份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稿显示,监管当局正准备给眼下的“大跃进”氛围降降温,引导锂电池行业理性、规范、稳步发展。
锂资源争夺战
落子江西宜春,已是2021年宁德时代布局锂资源的第四个重大步骤。根据天严查的信息,宜春时代经营范围的许可项目为矿产资源(非煤矿山)开采;一般项目还包括选矿、新材料技术研发以及锂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加工,技术研发及锂材料的检测,锂系列产品出口业务等。
此前的三个重大步骤分别发生于2021年9月27日、9月28日和11月1日。
2021年9月27日,澳大利亚矿产勘探公司AVZ Minerals宣布,该公司已经与中企苏州天华时代新能源产业投资公司达成协议,获得天华时代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52亿元)的注资后,用于开发位于刚果(金)的锂项目Manono,天华时代会获得该项目公司24%的股权。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目前全球已发现的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硬岩锂矿床之一,已探明资源量高达2.69亿吨,推测锂资源储量达4亿吨,氧化锂品位达1.65%,处于较高水平。
天华时代是宁德时代的参股公司。AVZ透露,开发成本核实后,宁德时代提供的资金可能超过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8亿元)。此外,两家公司还会继续合作,评估开发氢氧化锂设施的可行性。
澳大利亚环球锂业公司宣布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协议的第二天,从太平洋彼岸又传来一则重大消息:加拿大千禧锂业公司(Millennial Lithium)宣布,已接受中国锂电巨头宁德时代以每股3.85加元、总价3.768亿加元(约合2.97亿美元)的交易价格对该公司的收购。7月,中国另一家锂业巨头赣锋锂业曾以3.6加元每股的价格对千禧锂业发出过收购要约,但是最终宁德时代以每股高出赣锋锂业报价0.25加元的优势击败后者,赢得了竞购战。
不过,故事很快就发生了反转。11月17日,千禧锂业又发布公告称,已与美洲锂业进入最终协议阶段,美洲锂业计划以总对价4亿美元收购千禧锂业。那意味着,宁德时代的收购计划遭到美洲锂业加价争夺后,未选择追价,而是选择接受美洲锂业支付2000万美元“补偿费”后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从宁德时代手中“抢走”千禧锂业的美洲锂业的第一大股东,正是此前被宁德时代“截胡”的赣锋锂业。
千禧锂业之所以会成为宁德时代和赣锋锂业争夺的香饽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令人羡慕的锂资源。根据公开的信息,千禧锂业的核心资产是两个阿根廷锂盐湖项目,分别是位于Salta省的Pastos Grandes锂盐湖项目和Jujuy省的Cauchari East锂盐湖项目。PG盐湖项目年设计产能2.4万吨碳酸锂,计划2021年年底完成前端工程设计并获得施工许可,2023年年底建成投产。CE盐湖项目仍处于勘探初期,经济资源等信息尚不明确。
与美洲锂业争夺千禧锂业同时,宁德时代与澳大利亚的环球锂业的谈判终于有了结果。11月1日,澳交所上市的环球锂业(Global Lithium Resources Limited)发布公告称,公司获中国四川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根据环球锂业的公告,此次融资总价为1360万澳元,宜宾天宜锂业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620万澳元用以购买环球锂业9.9%的股份,该笔资金主要用于进一步的锂资源延伸、定位、区域勘探、冶金试验工作计划等。宜宾天宜锂业是宁德时代、天华超净等的合资公司,主要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电池级氢氧化锂等锂电材料系列产品。
换个马甲与宁德时代争夺加拿大千禧锂业的同时,赣锋锂业全球寻找锂资源又取得重大进展。2021年12月1日晚间,赣锋锂业发布公告,赣锋锂业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已完成收购荷兰SPV公司第一期股权交易对价3900万美元的支付工作,交易完成后,赣峰国际可持有荷兰SPV公司50%股权。荷兰SPV公司设立后,Goulamina锂辉石矿的开采许可证就会移交给荷兰SPV公司,转移工作预计2022年初能够完成。
公告还宣布,赣锋锂业公司正考虑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第二阶段的扩建工作,扩建工作一旦完成,项目产能就可以从每年230万吨增加至400万吨,增幅为75%,锂辉石精矿产能亦会相较每年约45万吨相应提升,使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锂辉石生产商之一。
此前的2021年6月14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同意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以自有资金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荷兰SPV公司5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赣锋国际可视具体情况为荷兰 SPV的全资子公司LMSA提供总额不超过4000万美元的财务资助额度,以帮助LMSA开发建设马里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投资完成后,赣锋国际可获得Goulamina项目一期年产能约45.5万吨锂辉石精矿50%的包销权。若公司直接提供财务资助抑或协助LMSA获得第三方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债务资金,则可以获得项目一期剩余50%产能的包销权。
公开资料显示,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位于非洲马里南部地区,矿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该项目已勘探的氧化锂确定资源量为13.3万吨,指示资源量83.2万吨,推测资源量60.6万吨,推测合计共有157万吨氧化锂资源量。
“绿色”金属全球吃紧
宁德时代和赣锋锂业只不过是本轮锂资源争夺战中的两个早期参与者而已,可以确定的是,对锂资源,甚至是所有“绿色”金属资源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2021年11月的第三周,伦敦金属交易所6大工业金属——铜、铝、锌、铅、锡、镍的现货价格纷纷超过期货价格,出现了“现货溢价”。自2007年以来,出现此种现象尚属首次,特别是铜和锡的现货溢价幅度更是达到创纪录的高位。
作为能源转型供应链上必不可少的金属,业界普遍认为,欧洲地区的金属供需正呈现极不平衡的状态。
锂、铜、镍、锰、钴等面向清洁能源应用的金属被统称为“绿色”金属。近年来,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储能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绿色”金属的价格持续上涨。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欧盟发布的《欧洲绿色协议》列出了30种能源转型必不可少的“绿色”金属,包括锂、铜、钴、锰、镍、钕等。2021年以来,上述金属的价格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几倍。
国际能源署(IEA)指出,清洁能源正在成为对金属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因此欧盟的气候目标与区域矿产金属供应之间的“不匹配”愈发严重,除非迅速而彻底地改变,未来10年欧洲会持续面临金属供应危机。
IEA的数据显示,一辆普通的电动汽车所需的金属投入是传统汽车的6倍,以当前的情况来看,5年后,欧洲会长期处于锂等电池金属供应稀缺的状态。另据世界银行指出,能源转型需要比任何其他战略金属更多的铝。铝主要用于轻型汽车、电网和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到2030年末,欧洲又会遭遇铝稀缺的局面。
一直以来,欧洲对气候问题和环保减排都表现出了较为积极的态度,但与欧洲气候目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地区日趋严重的供应链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欧盟对于工业政策的态度,远没有对待气候政策那么大胆和果断。该地区对关键电池金属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供应持续滞后,正在给欧洲清洁能源价值链带来破坏性影响。欧盟亟待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杠杆来恢复金属市场的活力。
事实上,欧洲2020年就意识到此一风险,且启动了欧洲原材料联盟,以激发区域内投资,但增强电池金属提炼能力并非朝夕之事。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欧洲需要进行更多战略金属开采和提炼,同时打造多元化的供应渠道;另一方面,欧洲政策机制需要进一步向助力能源转型的行业和企业倾斜,保护他们免受能源价格和供需波动影响。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原材料都会面对“供给与需求的错配无法消除”的难题,供给端受制于产能释放周期,供需再平衡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需求增长,而供给释放又需要时间,导致铜、镍、钴和锂的价格连年走高,因此不具备资源优势却有巨大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欧洲,很可能持续承压,能源转型的节奏很可能因此被打乱或推迟。IMF预计,如果此种局面持续下去,无疑会推高欧洲的能源转型成本,进而拖累转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