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经珠海瓦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申请,并经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二届一次理事会讨论通过,批准成为我会会员单位。
公司简介
珠海瓦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瓦特)成立于1998年,2000年由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及清华大学广东清华创业基金联合重组,是一家以工业电源系列产品、全场景储能&微电网成套设备与系统集成为主营业务,集研发、生产、销售及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新基建”、“新能源”的大背景下,利用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积极布局储能微电网、退役电池梯次利用、5G供电设备智能制造等领域,成功实施国家“863”计划、国家能源局“互联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能源互联网重点示范项目,在储能行业细分市场,特别是电动汽车退役电池梯次利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储能系统产品
珠海瓦特自主研发移动储能系统。采用标准化、紧凑化设计,可移动性强,不受地域限制,可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内、不同电量需求、不同应用场景对储能设备进行方便快速调配,达到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的目的。
应用场景
1、台区季节性重/过载及远端用户低电压;
2、工商园区、加工厂等随机性大负荷;
3、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冲击性负荷接入;
4、电力系统、通信、工商业、抢险和军事等场所应急备用;
5、电网削峰填谷、动态增容、电能质量治理等应用场景需要。
产品特点
1、功能完善、操作简单:采用小型化和模块化设计,功能齐全,操作简单;
2、部署灵活、响应迅速:多种产品形式,可根据现场需求选快速部署,灵活性高,机动性强;
3、即插即用、使用方便:可直接接入配变低压侧使用,无需进行任何配置和调试;
4、循环使用、经济环保:可在不同场景进行循环利用,也可作为特殊时期应急保障电源,支撑局部线路。
户外储能柜
移动式储能电站
移动储能电源车
储能场景应用
1、 储能微电网解决方案
应用场景:偏远山区、海岛等无电、弱电地区;负荷高峰期重过载、分配不合理的配网低压台区;供电可靠性低、长期低电压、三相不平衡的农网末端。
2、 配网台区储能决方案
应用场景:台区季节性重/过载及远端用户低电压;农网末端、工商园区、加工厂等随机性大负荷;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冲击性负荷接入;电网削峰填谷、动态增容、电能质量治理等应用场景需要。
3、 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
应用场景:充电桩场站、工商业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公交巴士服务站等。
4、 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解决方案
应用场景:通信基站、光储充场站、工商业园区等场所。
多分支技术方案特点:
兼容性高:模块化DC/DC适应多品种、多类型退役电池接入,支持在线维护;
共直流母线:多簇并联易扩容,直流直驱高效用能;
安全高效:多分支协调控制策略,实现整体系统优化控制。
储能应用分会介绍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民政部登记注册、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党建管理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协会秉承为服务会员需求、服务行业发展、服务政府管理,致力于成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生产领域最具公信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行业组织。协会目前拥有包括中央企业、世界500强、电池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在内的会员企业500多家,覆盖电池材料、装备、动力电池、储能等众多领域。协会拥有由院士和在行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较深科研水平、较强管理经验的学术带头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管理人组成的100多人的专家顾问团队。逐步形成了课题研究、项目咨询、展览展示、技术推广、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业务培训、国际交流等核心业务。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简称储能应用分会)成立于2015年5月,现有会员单位216家,专家委员60位。储能应用分会成立至今先后组织专家编写完成《国家储能产业“十三五”重大课题研究》、《关于支持储能产业发展的价格政策建议》、《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每年出版一期)、《储能项目投资分析报告》、国家能源局《储能关键技术及应用趋势》、《成都储能产业规模研究》、央企《高效储能技术及应用趋势研究报告》等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会员参与储能领域相关国家标准以及10余项团体标准起草、发布及规划工作,先后多次参加政府及国际组织的储能科技项目评审、反垄断审查等工作,重点开展了全国储能产业巡回调研活动,实地走访企业、科研机构等230家以及参70个储能示范项目,已成功主办11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和68场储能产业专题研讨会。
2019年,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受邀参与世界银行集团建立的国际合作机制——储能合作伙伴(ESP)平台建设。2021年5月协会与华北电力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推进储能产业人才培养。2021年12月协会与韩国ESS产业振兴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推动区域内各国和地区储能行业交流与合作,推进中韩储能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官方网站-中国储能网(www.escn.com.cn),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助力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