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河南电力实现全省能源全景监测和科学预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1-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打造能源数据归集平台、能源运行监测平台、能源决策支撑平台、能源便民服务平台“四平台”

●覆盖全省62座统调燃煤电厂、329座新能源场站

“截至目前,河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监测范围已覆盖全省62座统调燃煤电厂、329座新能源场站、7家骨干煤企、2家原油生产企业、5家成品油生产销售企业、6条天然气管道供应、4300万电力用户,实现了全省能源运行的全景监测和科学预测。”1月5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互联网部工作人员介绍道。

2021年,河南电力全力推进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面向“政府、企业、公众”三大对象,打造能源数据归集平台、能源运行监测平台、能源决策支撑平台、能源便民服务平台“四平台”,构建能源监测、服务双碳、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等10项应用,进一步服务政府决策、提升企业效益、便捷公众用能。

在线监测部分达到工序级车间级

“我们围绕政府节能监管、企业能效提升和用能成本降低、综合能源服务的需求,建立了能源利用监督评价体系,在线监测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目前已接入全省527家重点用能企业,部分达到工序级、车间级监测,而且通过能源大数据分析平台,已为省内400家重点用能单位提供数据分析、诊断及能耗策略优化。”河南电力互联网部工作人员表示。

为对接政府环保、应急、“双高”等治理需求,服务“双碳”目标实现,河南电力基于电力实时数据,构建发电侧、用户侧碳排放监测,以及新能源碳减排测算模型,融合国际、省、市、县的碳排放核算数据,建立了“省—市—县—企业”四级碳排放监测体系,实时监控、精准测算全省范围发电侧及用电侧重点企业、用户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活动。

同时,开展能源电力供需形势全景监测及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等运行监测,辅助政府科学研判和精准施策,并为疫情精细化防控和企业运行态势分析提供支撑。4300万电力用户的完成接入,实现了全省能源运行的全景监测和科学预测。

除此之外,河南电力还利用5G技术采集现场数据,对新能源规模、分布及并网、发电、消纳等情况进行常态监测,并基于5G网络和边缘计算等技术,提升新能源利用效能,服务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以前充电很心累,光是找充电桩就要好久,总后悔买电动汽车。但自从下了‘中原智充’,我的烦恼没有了,App一键登录,附近所有公共充电设施自动显示,智能找桩、便捷充电结算,实现了畅行全河南。”1月5日,家住郑州中原区的电动汽车车主李先生说。

“中原智充”App作为省能源大数据平台的重要应用,可为全省充电设施运营商和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充电桩管理、导航充电、付费结算等一站式服务,结束了车主为充电而频繁切换多家App的麻烦,解决了长期困扰电动汽车车主远行充电难的问题。目前,河南省已有140家运营商与河南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完成数据接入,累计接入充电站3161座,充电桩3.4万个,新增桩接入率达95%,实时动态订单数据69万条,实现了“中原智充”全省走,一键充电好帮手,助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构建三维度乡村振兴电力指数

在河南电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数字化新技术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总结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电力指数应用经验的基础上,河南电力创新研究构建了涵盖农业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程度三个维度的“乡村振兴电力指数”,为乡村产业布局、乡村电气化水平、农村空心化程度提供量化分析模型和工具,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综合施策精准度,为政府确定投资导向和产业扶持提供决策辅助。

“电力大数据能够全面感知居民活动状态,透视产业经济活动,具有准确、实时、客观的特征属性,可以按天提取数据,可以细化到村到户到企业,是量化分析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良好切入点。”河南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李鹏博士表示。

据介绍,课题组对接政府部门利用电力大数据优势,联系全省100多个县供电公司反复核对,后期进行综合分析、比对,数字调整、修正相关数据。经过近50天的努力,研究成果终于通过专家组评审,也证明了其对评估乡村振兴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在河南省范县,河南电力以596个行政村、12个乡镇、164678户居民用户日用电信息为基础,利用空心户识别模型,搭建县域看板,精准开展范县近年来人口迁徙、乡村空心化分析,为当地政府分析人口流动、检验扶贫成效、指导村庄规划、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提供了有力参考。

分享到:

关键字:河南电力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