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留给新能源的,还有多少空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绿电来 发布时间:2022-01-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产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主流龙头出现,新能源市场逐渐趋于白热化,在产品、销售渠道,技术储备、人才等各方面,市场不仅在不断细化,又不断产生竞争。

跳跃式升级

发展至今,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经历了多次“迭代”。1949-1990年期间,新能源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大多数技术还处在初级研发阶段。

1990-2010年期间,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此时的新能源利用从农村扩展到城镇,设备从小型向大中型发展,并且很多研发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2011年至今,新能源产业进入飞速发展期。不仅形成了支持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国内新能源装备制造能力也位居世界前列,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尤其是针对锂电池的大部分技术,并非渐进式改良,而是跳跃式升级。

在开发层面,中国独立研发的盐湖提锂技术将开采提取锂的成本压缩了8倍;在生产层面,锂电池隔膜的国产化替代率已经达到了90%,其中一个分支的干法隔膜已经基本实现了100%的国产;在安全层面,PSS储能预防性诊断安全管理系统可以提前2周预测电池故障,延长电池寿命20%-25%。

不一的行业标准

随着新能源锂电池的高速发展,锂电池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显露出来。电芯内部短路导致的热失控、电池寿命低于预期等。经过严格的国家标准检验后才能进入市场的锂电池,为何还会频频爆出问题呢?

除了锂电池自身特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市场缺乏电池出售后、在使用过程中的检测标准。目前美国拥有一套保险实验室内对梯次利用锂电池的检验标准,但还未大规模实践。在中国,各企业、保险公司各自为营,市场更是迫切需要建立锂电池快速检测标准。

更多想象空间

缺乏统一的锂电池快速检测标准上游直接波及的保险业, 2021年底推出的新能源车险已经表明了市场对统一新能源检测标准的迫切需求。

头部企业最先注意到这片空白,据财联社2021年12月29日报道,蔚来汽车正在评估设立专属保险产品的可能性。不仅是蔚来,小鹏汽车早在2018年就已专门成立了汽车保险代理公司。新能源车行业巨头特斯拉也在2021年正式成立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就曾表示:“保险将成为特斯拉的主要产品,保险业务价值将占整车业务价值的30%至40%” 。

随着大型新能源车企的纷纷入局,简单统一的保险标准必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和锂电池快速检测相结合,正确评估电池状况,最终定制化的专用新能源保险正逐渐成为可能。

不仅仅是保险,也不仅仅局限于新能源车企。统一的电池快速检测标准还可以适用于更多的想象空间。储能电池供应链的科学评估、新能源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新能源供应商评估风险体系等,统一的新能源电池快速检测标准,在新能源市场上,大有可为。

在新能源电池快速检测上,玫克生能源有话说。作为一家专业致力于绿能的企业,玫克生能源汇聚了全球顶尖科研团队,六十余项专利技术产研结合,不仅是全球最早推出商业化锂电池安全故障预警应用平台及数字化电池管理系统的企业,更是国内领先的绿能倡导者。

玫克生能源自主研发的PSS储能预防性诊断安全管理系统能为多种绿能场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数字化安全管理,不仅能做到云检测,提前主动识别预警,还能根据诊断结果,提供高效精准的运维指导。有效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储能安全问题,并获得国家电网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储能技术创新奖及2021年度创业创新奖等诸多荣誉。

2021年12月,玫克生能源更是全球首次跑通电化学求解器,一个百万节电池的储能电站进行一次电池管理维护测算所需的27个小时提升至0.5秒,整整提升了20万倍!将新能源电池测算速度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对于持续增长的新能源市场来说,不仅新生力量保持了极快的前进势头,传统的房企、车企都纷纷入局,积极扩展自己的商业版图,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能源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时间里,颠覆所有行业的上下游的生态,打造更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