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新能源汽车遇冷车企无奈等“标准”

作者: 来源:中广网 发布时间:2012-04-17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担心充电不方便,担心跑不了长途,政策很热,市场很冷,这是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尴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一份数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现实。
 
  本月,中汽协除了通报例行全国汽车产销数据外,还首次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数据:一季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量仅占全国汽车总产销量的0.2%左右。数据一出,“新能源车遇冷”的消息甚嚣尘上。
 
  上海仅2辆私人购买的新能源汽车
 
  一季度,汽车整车企业生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8626辆,销售新能源汽车10202辆,在全国一季度汽车产销近480万辆的比重中可算得上是“九牛一毛”了。早在2010年6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首先试点,结果一年以后,上海仅有2辆私人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在杭州也只有25人购买了纯电动汽车,对于“新能源车遇冷”的质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谈了不同看法。
 
  董扬:新能源汽车已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导向性,现在各企业都在全力以赴地做,包括整车也包括零件,作为试点城市达不到很正常,试点就是有试探功能,不等于试点的失败,可能更说明这个事情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努力。
 
  的确,不能仅凭刚刚公布的一个数据就来判断新能源汽车的冷热,但是,新能源汽车也并不是毫无忧虑的。今年初尽管有49款新能源车登上免税榜,但是其中半数以上的车型只是在研发和示范运行阶段,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也表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这类车是不好卖。
 
  车企人员:确确实实是存在纯电动车打开市场面临着诸多困境,在现阶段一些基础设施没有完善的时候,只可能是一部分有条件的用户来选择使用新能源汽车。
 
 
  消费者仅为“尝鲜”
 
  另外,也有4S店的工作人员曾向记者表示,买新能源汽车的人大部分是抱着尝尝鲜的心态。
 
  工作人员: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里有3辆、4辆,想买这一辆就试一试,有些岁数比较大的也跟我交流,一般上医院拿个药啊,或者到超市买点儿东西,就觉得新动力这种车自己充电就足够使了。
 
  而在能源方面,新能源车还有较大争议,爱卡汽车评论员景昱铭表示,尤其是纯电动车的使用,能源是否环保还没有定论。
 
  景昱铭:电力供应的绝大部分是由火电来完成,输送过程中的损耗还是比较大的,再利用到纯电动车上,包括电池的制造成本,以及使用之后处理和分解的成本来看,到底够不够环保。
 
  下周,中国三大车展之一的北京国际车展就要开幕,从近年的车展来看,新能源车都是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有志于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中国企业来说,目前最大的困惑莫过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还未出台,没有方向、没有标准,企业也在等。
 
  车企人员:这个规划的没有出台对于我们从业者来说,我认为伤害还是很大的,想想201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遇冷也好,停滞也罢,或者说犹豫,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车展上围观的多,市场上掏钱的少,行业里争论得火,工厂里研发得慢,这就是新能源车当期的现状,不过,中汽协秘书长董扬却对新能源车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董扬:2年前、3年前有点虚,图好看,图热闹,现在则比较务实,今年推什么,明年推什么,所以我不认为新能源汽车遇冷或者低潮。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汽车 标准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