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解读苹果与三星的世纪之战生死结(上篇)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4-05-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3年来,苹果公司与三星电子之间爆发了一场商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冲突,他们的诉讼大战耗资数亿美元,横跨四个大洲,打得难解难分。但《名利场》杂志记者库特·爱琴沃尔德(Kurt Eichenwald)对三星的专利侵权记录和各种商业手段进行了深入解读后,得出一个结论:虽然苹果或许可以赢得一场场的战斗,但最终还是会输掉整场战争。

 

2010年8月4日,首尔街头的喧嚣一如既往,但一场风暴即将爆发:一群来自苹果公司的高管穿过旋转门,进入了一栋44层的玻璃幕墙大楼。很快,他们就将在有史以来最血腥的商战中打响第一枪。

这次摊牌从那年春天便开始酝酿,彼时,三星刚刚发布了Galaxy S智能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掀起了新的战役。苹果早早地从海外买到一部,然后把它交给了加州库比蒂诺总部的iPhone团队。苹果的设计师进行了一番研究后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认为,Galaxy S是一款彻头彻尾的剽窃品。无论是屏幕还是图标,甚至连包装盒,Galaxy S都与iPhone十分相似。三星甚至公然抄袭了苹果的“橡皮筋”(这是一种视觉特效,当用户的滚屏操作超出屏幕的底部时,便会看到类似于橡皮筋的反弹效果)和“捏拉缩放”(通过拇指和食指的收缩来调整屏幕上的图片尺寸)专利。类似的抄袭行为,在Galaxy S中随处可见。

脾气暴躁的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狂怒不已。他的团队耗费了多年心血才开发出了这些精美绝伦的功能,可苹果的这家韩国供应商现在居然窃取了他们辛辛苦苦设计和开发出的外形和功能。乔布斯和他的COO蒂姆·库克(Tim Cook)与三星总裁李在镕进行了沟通,表达了他们对这两款手机之间的相似性的担忧,但却未能获得满意的答复。

在数周的沟通中,既有客气的请求,又有焦急的劝说,但始终无济于事。因此,乔布斯决定不留情面,放手一搏。于是,便有了首尔的那次会面。苹果高管来到三星电子大厦的一间会议室里,有6位韩国工程师和律师在里面恭候他们的到来。法庭文件显示,三星副总裁安承浩(Seungho Ahn)是三星方面的负责人。经过一番寒暄后,苹果知识产权副总法律顾问奇普·卢顿(Chip Lutton)开始发言,他打开了一份题为《三星在智能手机中使用苹果专利》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接着,他便指出了这两款手机之间令他感觉特别愤怒的相似之处。但三星高管无动于衷。于是,卢顿决定直截了当。

“Galaxy抄袭了iPhone。”他说。

“你什么意思?抄袭?”安承浩回答道。

“没错,”卢顿坚定地说,“你们抄袭了iPhone。这种相似程度绝非巧合。”

安承浩丝毫没有让步。“你怎么敢这么说?”他厉声说道,“你怎么敢这么指控我们?”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们一直在开发手机。我们有自己的专利,苹果可能侵犯了其中的一些。”

很显然,如果苹果高管起诉三星抄袭iPhone,三星也会反诉苹果侵犯三星的专利。战线就此拉开。随后的几年间,苹果和三星将以商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在世界各地的法庭上展开厮杀,总花费超过10亿美元,而涉及的法律文件更是多达数百万页。与之相伴的还有数量繁多的裁决、判决和听证会。

苹果或将最终落败

但这或许恰恰是三星所渴望的。根据多份法律文件和知情人士的说法,无视竞争对手的专利视对这家韩国公司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一旦被对手抓住把柄,他们就会采用与对付苹果相同的策略:反诉、拖延、败诉、拖延、上诉,然后在即将失败时达成和解。“他们从不认为有什么专利是不能用的,无论这些专利的所有者是谁。”曾经为三星处理官司的专利律师山姆·巴克斯特(Sam Baxter)说,“我曾经代理过爱立信的官司,他们对事关生计的问题从不说假话。我也曾代理过三星的官司,他们对事关生计的问题从不说真话。”

三星高管表示,某些外界人士在批评这种“诉讼-反诉”模式时,歪曲了该公司对待专利问题的真正态度:由于三星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者之一,因此通常会发现其他科技企业侵犯它的知识产权,但他们不会通过诉讼来应对这些情况。然而,一旦三星自己遭遇诉讼,他们便会将反诉作为一种防御战略。

但苹果的诉讼并没有终结此事——苹果诉三星专利侵权案于4月1日再度开庭,又有22款三星产品被控侵权。虽然双方都已经厌倦了旷日持久的官司,但法庭调解迟迟未能奏效。最近的一次尝试发生在今年2月,但这两家公司很快都向法院表示,他们无法自己解决这一纠纷。

无论赔偿数额是多少,苹果公司或许都将在这场诉讼大战中落败。已经有两个陪审团认定三星抄袭了iPhone的外观和技术,这也正是加州的一个陪审团在2012年判处三星赔偿苹果10亿美元的原因。(在法官发现其中的一些计算有误后,赔偿额在2013年末降至8.9亿美元。)但随着诉讼的不断拖延,三星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三星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31%,苹果仅为15.6%)。当然,这并不仅仅得益于对苹果的模仿,他们自己的各种创新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星比当初的竞争实力更强了,我认为这一定程度上源于他们与苹果之间的诉讼大战。”一位苹果前高管说。

这其实只是三星模式的一个方面,他们之前已经屡试不爽:当有其他公司推出突破性的技术后,三星就会以更低廉的价格发布同样的产品。这种战略的确已经奏效,它已经帮助三星集团从默默无闻的韩国企业,变成了不可一世的跨国巨头。

半路出家的电子巨头

三星诞生于1938年,其创始人李秉喆出生于一个家境殷实的地主家庭。虽然他曾考虑入大学,但却中途辍学。26岁时,李秉喆用继承来的财产创办了一家碾米厂,但不久就失败了。于是,他又创办了一家小型外贸公司,取名三星。随后的几年,李秉喆又进军了酿造业,并从1953年开始相继新增了制糖、纺织和保险业务。

从三星早年的发展路径中,丝毫看不出进入消费电子业务的迹象。但到了1969年,它与三洋合资组建了三星-三洋电子,第二年便开始生产黑白电视机——之所以选择这种落后的产品,是因为当时的三星没有足够的技术生产彩色电视机。

到1990年代初,三星似乎还是一个市场跟随着。而索尼等日本企业则在日本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走上世界科技行业的前台。当时的三星还默默无闻,即便是知道它的人,也只把它的产品视为质量低劣、价格低廉的山寨货。

不过,有几位三星高管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道路:通过在某些重要行业中与竞争对手达成大胆而非法的串谋定价协议来提升利润。三星首先瞄准了CRT技术,这曾经是电视和电脑显示器领域的技术标准。据美国和欧洲的调查人员介绍,相关协议方的组织非常严密:这些竞争对手会在世界各地的酒店和渡假区内召开所谓的“玻璃会议”(Glass Meeting),他们的开会地点包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日本,以及至少8个其他国家或地区。有些会议甚至涉及最高层的管理者,还有一些则只包括低级运营经理。这些高管表面看来往往只是打几局高尔夫球而已,但在此过程中,他们却会就涨价和减产问题达成协议,以便获取通过自由竞争难以实现的利润。

这种机制最终在2011和2012年的多起官司中大白天下,而三星也分别在美国、韩国和欧盟被罚3200万、2150万和1.97亿美元。

串谋定价被揭穿

CRT串谋定价的成功为其他类似的行为奠定了基础。到1998年,新兴的液晶技术逐渐崛起,对CRT构成了挑战。到了11月,三星的一位管理者与夏普和日立两大竞争对手的代表举行了会谈。调查人员表示,与会的三人都同意上调液晶面板的价格。那名经理将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告知了三星高管。于是,液晶串谋定价团伙就此形成。

根据检察官的介绍:2001年,三星半导体部门总裁李润雨(Lee Yoon-woo)向另外一家竞争对手中华映管的高管示好。于是,双方共同将已经被操纵的一种液晶显示技术价格进一步推高。这一串谋协议是在所谓的“水晶会议”上达成的。同样的,相关企业的高管也会在酒店和高尔夫球场达成非法的定价协议。

但到2006年,阴谋终被拆穿。参与串谋的企业之间流传着一个消息:他们这种不法行为的受害者之一(他们用“NYer”来代指该受害者)开始怀疑供应商串谋定价。三星高管或许很担心NYer会导致美国政府对其展开刑事调查,毕竟NYer(它的真实身份是“苹果公司”)的实力不容小觑。于是,三星跑到美国司法部告发了同谋,希望争取宽大处理。但这并未令三星减轻太多处罚——该公司仍需向起诉它的美国多州总检察长,和直接采购其液晶面板的企业支付数亿美元和解费。

不过,三星之所以决定坦白液晶面板串谋定价一事,并不仅仅是因为苹果公司的怀疑。事实上,三星已经引起了执法部门的注意:三星被之前在另外一起刑事串谋定价案中的同伙揭发。那个串谋定价团伙成立于1999年,涉及三星的一项重要业务,那就是广泛应用于电脑内存中的DRAM存储芯片。当2005年遭到调查后,三星同意向美国政府支付3亿美元罚款。该公司的6名高管认罪,并同意在美国监狱服刑7至14个月。

三星高管宣称,在串谋定价丑闻曝光后的几年间,该公司部署了大量新政策来解决潜在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三星在解决合规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三星全球法律与合规事务执行副总裁Jaehwan Chi说,“我们现在拥有强大的企业合规调查组织,拥有专门的律师团队、一系列明确的政策和流程、遍布全公司的培训和汇报系统。因此,无论是在美洲、亚洲还是非洲,我们现在的每一个员工每年都会接受合规教育。”

世界上最腐败的公司

不过,在开展这些变化前,三星的不端行为可不仅仅是串谋定价这么简单。2007年,三星前首席法律顾问金永哲(Kim Yong-chul)告发了该公司内部的大规模腐败行为。金永哲早在加盟三星前就已经成为一位明星检察官,他指控三星的多名高级管理人员涉嫌受贿、洗钱、窜改证据、窃取90亿美元等罪名。事实上,金永哲甚至在他后来写的一本书中将三星称作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公司之一。

韩国政府随即展开刑事调查,起初的重点都放在金永哲的指控上。他们发现,三星高管设立了一个行贿基金,专门用于贿赂政客、法官和检察官。2008年1月,政府调查人员突袭了三星董事长李健熙的住处和办公室,他随后也承认逃税3700万美元。李健熙最终被判3年缓刑,并支付8900万美元罚金。一年半以后,韩国总统李明博赦免了李健熙。

那么行贿指控结果又如何?韩国检察官声称他们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支撑金永哲的指控——这令这位三星前总法律顾问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已经将他亲自帮助三星行贿的检察官名单交给了调查人员。另外,一位韩国议员也声称三星曾经给他一个装满现金的高尔夫球袋。就连韩国前总统的助手也承认,该公司曾经向他赠送5400美元现金,但被他退回。金永哲2010年专门就此出版了一本书,他表示,这是为了给自己的指控留下一份记录。但三星在回应该书时表示,那只不过是一堆“排泄物”。

诉讼与反诉的把戏

还有三星的反诉战略。这虽然合法,但却不雅。在2010年初,三星电子总裁兼CEO崔志成的一封股东信传来了一条好消息。崔志成表示,该公司在过去12个月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尽管面临激烈的竞争,但三星仍然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家年销售额超过860亿美元的企业,并实现了94亿美元的营业利润。

崔志成盛赞三星的创新精神。“我们2009年在美国申请的专利数保住了第二的位置,超过了3611项。这巩固了我们的基础,使得我们可以进一步强化新一代的技术。”他说。

但崔志成却有意忽略了三星刚刚遭遇的一起重大失败。那一年,荷兰海牙的一家法院裁决该公司非法抄袭了日本电子巨头夏普的知识产权,侵犯了与该公司的液晶面板技术有关的专利。作为惩罚,该法院责令三星停止向欧洲出口所有的侵权产品。就在崔志成发出喜讯的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也开始禁止侵权的三星平板显示产品的进口。三星最终与夏普达成和解。

还是那套老把戏:一旦被对手发现,三星便会提起反诉,声称自己才是涉案专利的所有者,或者起诉原告也使用了自己的专利技术。于是,随着官司的不断拖延,该公司便会拿下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最终,等到自家产品即将遭到封杀时再达成和解。夏普早在2007年就发起了这一诉讼,而在官司进展过程中,三星的平板显示器业务不断壮大:到2009年末,该公司已经拿下全球电视机市场23.6%的份额,而夏普的份额仅剩5.4%。总体来看,这对三星来说绝不是一个糟糕的结果。

先锋也遭遇过同样的事情。这家日本数码娱乐产品制造商拥有多项与等离子电视有关的专利。三星同样是在没有支付任何费用的情况下使用了该公司的技术。2006年,先锋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部地区法院起诉三星,三星随即发起反诉。虽然三星的主张在开庭前被法院驳回,但该官司中披露的一份文件却格外具有杀伤力——一位三星工程师在备忘录中明确表示,该公司侵犯了先锋的专利。陪审团在2008年判决三星赔偿先锋5900万美元。但随着上诉和竞争的发酵,财务上陷入困境的先锋在2009年同意与三星达成和解,但具体数额不明。可惜,和解为时已晚:2010年,先锋关闭电视机业务,裁员1万人。

即使当其他公司都尊重竞争对手的专利时,三星依然会在长达数年的时间内分文不交地使用同样的技术。例如,一家名为InterDigital的美国小公司曾经开发了一种技术,并且申请了专利,后来还与苹果和LG等巨头达成了专利授权协议。但三星却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拒绝支付任何费用,迫使InterDigital将其告上法庭。2008年,就在ITC即将对三星销往美国的多数畅销手机下达进口禁令时,三星同意和解,并向这家美国小公司支付了4亿美元专利费。

大约就在同一时间,柯达也领教了三星这套把戏的“厉害”。柯达起诉三星,指控其在手机中窃取柯达的数字成像专利技术。与以往一样,三星再次提起反诉,而且同样等到ITC做出对柯达有利的判决后才支付专利费。

这是一种聪明的商业模式。但当苹果推出iPhone时,一切都变了。因为三星还没有为如此重大、如此迅猛的技术进步做好准备。

绝密iPhone项目

“紫色宿舍”(Purple Dorm)里有一股披萨味。

之所以称其为“宿舍”,是因为里面的所有员工都会一周7天、全天24小时呆在里面,所以房间里总是散发着各种快餐的味道。在这栋位于苹果库比蒂诺总部的办公楼里,正在进行该公司最机密的项目,代号为“紫色项目”(Project Purple)。这个2004年启动的项目,成为了苹果公司历史上最大的赌注之一:他们在开发一款具备完整的上网和电邮功能的手机,而且还将配备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功能。

多年来,苹果高管一直在向乔布斯建言,希望他能够考虑开发一款手机,但他始终很怀疑这种产品的前景。市面上已经有那么多手机,还有那么多经验丰富的公司——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爱立信——所以苹果必须开发出具有革命意义的产品才能真正占据一席之地。另外,苹果还要处理与AT&T等运营商的关系——乔布斯不希望其他公司对苹果指手画脚。另外,乔布斯也很怀疑现有的手机芯片和带宽是否足以为用户带来一流的上网体验,在他看来,这是智能手机成功的关键。

当苹果开发出了多点触摸屏后,历史就此改写。这款手机必将掀起一场革命。苹果设计主管乔尼·艾维(Jony Ive)已经为未来的iPod制作了超前的模型,完全可以用于iPhone的设计。2004年11月,乔布斯同意暂时搁置平板电脑项目,全力开发iPhone。

乔布斯下令,该项目为最高机密,保密成了头等大事。苹果公司向来以守口如瓶著称,但这一次,保密级别再加一等。绝不能让任何竞争对手知道苹果将挺进手机市场,否则,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手机大幅改版。乔布斯不希望竞争对手有任何变动。于是,他发布了一系列罕见的命令:“紫色项目”不能从公司外聘请任何人;公司任何员工不得对外透露手机开发计划;设计、工程、测试和所有环节的工作都必须在戒备森严、大门紧锁的办公室里进行。乔布斯亲自任命的高级副总裁斯科特·福斯托尔(Scott Forstall)负责领导新手机的软件开发,但他必须在不透露真正目的的情况下,说服苹果员工加入项目。

新团队搬到了“紫色宿舍”,最初只占了一层楼,但随着人员越来越多,占据的空间也迅速扩大。为了进入某些电脑实验室,团队成员不得不通过四道上锁的门,而且都要使用门禁卡才能顺利出入。摄像头24小时开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保密的重要性,他们还在门前悬挂了一个“搏击俱乐部”的牌子。这个想法源自1999年的电影《搏击俱乐部》,片中的搏击俱乐部的第一条规定就是:不要提及搏击俱乐部。

设计团队由15人组成,其中的很多人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相识。在群体讨论会上,他们会凑在“紫色宿舍”的一张餐桌周围,一边设想着各种方案,一边起草设计图。只有能够经过所有团队成员批准的想法才能交给计算机辅助设计团队,由他们将草图数据用电脑制作成模型。然后再进行三维建模,最终在将大致样品放到设计团队的餐桌上。

据该团队工业设计师克里斯托弗·斯金格(Christopher Stringer)回忆说,这个流程重复了数百次,光是一个手机按钮就尝试过50次。他们精心地打磨手机的每一处细节,边缘、边角、高度、宽度,无一遗漏。其中一个名为M68的早期模型在背面印有iPod的字样,为的是隐瞒它的真实身份。

软件工程同样很复杂。福斯托尔和他的团队希望让用户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效果:让用户隔着触摸屏上的玻璃操纵后面的内容。最后,乔布斯在2007年1月举行的MacWorld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了这款苹果手机。所有团队成员都很期待这个伟大的时刻。

苹果重新发明手机

在乔布斯的演讲开始前一天的夜里,莫斯康展览中心(Moscone Center)外早已挤满了人。当大门打开时,数以千计的人涌入其中,房间里播放着Gnarls Barkley、Goldplay和Gorillaz的音乐。上午9:14,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的歌声响起,乔布斯穿着牛仔裤登上舞台。 “我们今天要一起创造历史。” 他在一篇欢呼声中满腔热情地说道。他先是介绍了Mac、iPod、iTunes和Apple TV,然后又抨击了微软。9:40,他喝了点水,清了清嗓子。“我等待这一天已经两年半了。”他说。

整个会场安静下来,没有人愿意错过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款革命性的产品横空出世,改变整个世界。”乔布斯说,“现在,我们将推出三款这样的革命性产品。”第一,是带触摸控制的宽屏iPod;第二,是一款手机;第三,是一款革命性的互联网通讯设备。

“一部iPod、一部手机、一台网络通讯设备。一部iPod、一部手机……”他说,“你们听明白了吗?这不是三款独立的设备——而是一款设备!我们叫它iPhone。”

伴随着台下的欢呼,乔布斯背后的屏幕上亮起了一个单词——“iPhone”。下面写着一行字:“苹果重新发明手机。”

随后几周,全世界的科技媒体都对这款新设备盛赞有加。但传统手机制造商却不以为然,他们对苹果的挑战大肆嘲笑。“手机的选择已经很多了,市场十分拥挤,现在又多了一个新手。”时任黑莓联席CEO的吉姆·巴尔西利(Jim BAlsillie)说。时任微软CEO的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更加直接:“iPhone绝对没有机会拿下可观的市场份额。绝对没有机会。”时任微软高级营销总监的理查德·斯普拉格(Richard Sprague)表示,苹果永远实现不了乔布斯的预言——2008年卖出1000万部iPhone。

起初看来,他们的观点似乎是对的。在2008财年的前9个月里,iPhone的销量还没有达到乔布斯预期的一半。但随后,销量却像坐上了火箭一般直线上升。在最后一个季度里,苹果推出了第二代产品,取名iPhone 3G。需求超乎想象,所有存货立刻被抢购一空。苹果在那3个月里卖掉了690万部iPhone,比之前的9个月还多。到2009年第四财季末,iPhone上市以来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3000万部。苹果创造了奇迹,创造了历史:三年前,它还完全没有涉足手机市场,但2009年第四季度,它已经拿下全球16%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与此同时,三星的智能手机销量却完全不值一提,那个季度甚至未能跻身全球前五。在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报告中,三星与其他小企业一起被打包归入了“其他”一栏。

分享到:

关键字:三星 苹果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