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麦肯锡:新能源汽车规划超前 目标难实现

作者: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12-04-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4月20日消息,近日新能源汽车规划终于落地,宣布纯电动汽车为主要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然而麦肯锡最新调查显示,现阶段插电式混合动力才有市场。麦肯锡认为,规划中2015年5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难以实现。
 
  50万保有量目标或难实现
 
  4月18日,国务院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表示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500万辆。
 
  这历时数载的规划一出台又坚定了业内的信心,但麦肯锡今日发布了《振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调研报告却给这一宏大目标泼出一盆冷水。麦肯锡称尽管中国对电动汽车热情很高,中国政府也为此作出很大努力,中国电动汽车大发展的设想并未实现,而上述规划中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报告指出,中国设想2015年实现50万辆新能源汽车年产能的目标,但是2011年仅销售了约6000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新车销售的0.03%。只有不足10款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供消费者选择。
 
  麦肯锡对新浪财经表示,据粗略统计,目前中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仅有1-2万辆。
 
  而基础设施方面,计划到2015年将建设40万个充电桩,但2011年仅修建了1.6万个。麦肯锡认为,中国电动车行业面临的高成本、基础设施不完善、车型少、技术还远未成熟等问题都制约了其发展。
 
  在麦肯锡的的电动汽车指数中,中国2010年排名第三位;然而在今年1月份,中国排名已降至第五。
 
  不过麦肯锡也认为,中国已经意识到电动汽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尽管到2015年50万辆的目标没有发生变化,但科技部已经将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新车销售份额目标由以前的1.6%降至1%,并且在短、中、长期发展规划上做了更可行的详细设计。
 
  现阶段更应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报告还称,纯电动汽车普及无捷径可走,而串联式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实现纯电动汽车的过渡性技术。这一观点又与规划——“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有所不同。
 
  麦肯锡认为,鉴于中国私家车消费者对成本非常敏感,而纯电动汽车要到2020年以后才能与内燃机汽车成本相当,同时目前基础设施不一、发展较慢,也很难支持纯电动汽车的普及。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王三强建议中国的汽车厂家:成本更低的“中国式”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进一步刺激普通消费市场。 配有较低容量电池,如10千瓦时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能够在2014年左右与内燃机汽车成本相当;并且可以提供40公里纯电续航,能够满足城市大部上班族需求。
 
  “我们也认同新能源汽车规划中纯电动汽车是最终趋势,然而就目前而言应该将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过渡来发展,因为纯电动汽车回报期要到十年后,现在大投入还不成熟。”王三强对新浪财经表示。
 
  持类似观点的专业人士不在少数。资深汽车评论员李安定也曾指出,电动车不远远达不到商业化的起点,政府主管部门和汽车企业必须意识到,无论是传统动力的提升,还是混合动力的使用,节能减排才是硬道理。
 
  然而据调查,目前大部分中国厂商发展重点仍是纯电动汽车,到2015年,以各家企业宣布的战略来看仍有80%是纯电动汽车。
 
  “这也是我们发起这项调查的原因。整个市场的困惑和矛盾都是存在的,哪种技术的取舍、消价值链各方需要做什么等等,因此在这方面未明确的情况下,厂商也不愿意去大力发展和投入。”麦肯锡全球董事柯明义(Axel Krieger)对新浪财经称。
 
  新能源公交或成刺激点
 
  然而有一点共识是:行伍庞大的公共服务领域队伍可能成为早期发展的中流砥柱。
 
  麦肯锡指出,中国私家车消费者对成本非常敏感,不太可能成为推动电动汽车普及的主力。相比之下,在纽约电动汽车的早期购买者则是环保人士和技术迷。
 
  而公共服务领域的车队,可能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早期用户,并为电动汽车在消费者市场的普及奠定基础。麦肯锡预测,到2016年电动公交车规模可以达到10万辆。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随着公务用车也将成为推动力量之一。然而反对观点则称让公务车改用自主品牌尚有各种阻力,恐难以实现。
 
  公共交通及公务车能否助力将电动汽车的新车销量比由2011年的0.03%拉到2015年计划的1%?麦肯锡目前感到仍难以预计。
 
  报告撰写者之一、李铁铮博士告诉新浪财经:这需要看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各级政府的配合,但以历史经验来估计,以往对汽车行业的各种预测现在来看都是低于实际发展速度的。
 
分享到:

关键字:麦肯锡 新能源 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