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对于储能人来说,相信今年都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随着三峡乌兰察布、华电滕州、国电投海阳、华能济南黄台、三峡庆云、湖南城步儒林等百兆瓦级储能项目相继并网,给今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山西怀仁、湖北襄阳、安徽金寨、福建霞浦、南京江北等多个百兆瓦级项目处于火热建设阶段;此外,各地各类应用场景储能的纷纷落地,预示着储能不仅仅是昙花一现,其正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
回顾储能的发展史,从2017年首个国家级储能政策《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储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随后的几年里,既有18年江苏、河南、湖南等地区电网侧储能的小高潮,也有电网公司储能电站被按下“暂停键”、新能源侧价格机制不完善、工商业电价峰谷差过低等带来的低谷,但储能始终在一波三折中发展,终于“待得百花开”,迎来发展的新时期。
回顾今年的储能行业,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既有储能倍增式发展带来的惊叹,也有“4.16”储能事故给行业带来的深思,还有1500V直流系统、液冷系统等新技术给行业带来的助推。此外,密集出台的重磅储能政策使得行业逐步规范,各类原材料价格暴涨给行业成本带来压力等,都深深影响或促进行业的发展。
今年来,新能源侧配置储能成为“标配”,并可通过共享或购买服务的方式配置储能,使得储能的规模倍速式增长。央视报道,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0GW,同比增长超600%,储能的迅猛发展超越所有人的预期,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2025年3000万千瓦的目标,将会是一个“小目标”。
政策方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新版“两个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将深刻改变当前的能源体系和电力系统,储能作为重要角色走向前台。
“4.16”事故带来的惨痛教训引发行业的深思,从政府到行业对待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储能从消防方式到应急管理手段均进行了研究,政府从项目准入、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应急管理等环节均进行了规定,行业对电池机理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例如可燃气体探测器、水消防、更有效的消防介质、联动消防措施逐步成为标准配置。
对技术的孜孜以求始终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1500V直流系统、液冷系统、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刀片电芯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助推更安全、更高效、全寿命周期成本更低的储能,例如今年的多个大型共享储能电站,1500V直流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更低成本、更少占地、更高效率的储能。
在准备翻开篇幅进入新年之际,我们也看到,储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价值机制的完善、新能源与储能的协调互动、长时储能的探索、多元储能路线、安全、回收等问题。我们期待储能作为“名正言顺”的市场主体真正发挥其“多面手”的功能,风吹云雾散,阳光万里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