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欧洲光伏“双反”或搁浅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2-04-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欧债危机和美国光伏“双反”影响之下,欧洲光伏市场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
 
   “我们现在海外建电站的订单40MW左右,其中德国第二季度的订单就有30MW,今年有可能实现90MW的目标。”4月19日,中盛光电CEO佘海峰告诉记者。
 
    在美国光伏“双反”反补贴初裁将于5月16日落锤之际,先前一直甚嚣尘上的欧洲光伏“双反”声音,因为德国的抢装和欧洲新兴市场的兴起而趋于安静。
 
    “市场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4月中旬拜访德国客户之时,昱辉阳光董事长李仙寿却感受到德国光伏电站抢装潮的热浪,“很多人都想错了”。
 
    “除SolarWorld外,其它的大厂没什么声音,现在大家都忙着抢装和争项目。”德国拜耳光伏公司董事长王学军对记者预测,按照目前的抢装进程,德国今年或将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整体安装量会在8-11GW之间,超过2011年历史天量的7.5GW。
 
    德国抢装潮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已经达到3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7.38%,其中对欧洲出口204亿美元,占据光伏总出口额的56.95%。
 
    “我们三月份的组件出货量达到60MW,创下历史纪录。”佘海峰说,目前大厂方面如尚德、天合和阿特斯都在满负荷运转,中盛光电虽有1GW的组件产能,但仍需寻找数家工厂做代工。
 
    在2011年新增光伏装机创下历史天量之后,德国政府由此计划将2012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削减一半,但遭遇光伏从业人士及反对党的强烈反对。
 
    两方相争于3月29日戛然而止。在德国政府两度修改光伏补贴削减计划,并将可享受全额补贴大型地面电站的竣工日期推迟至6月30日后,光伏补贴削减计划获得德国国会批准。
 
    王学军坦言,拜耳光伏在此期间也抢装了一些电站,其预测第一季度德国约有3GW安装量,第二季度安装量或在4-5GW,“目前的EPC报价高于2011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这是满负荷抢装导致的直接结果。”
 
   “甚至不仅在德国,欧洲的新兴市场如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也处在抢装的热潮中。”王学军说,该公司从去年开始布局保加利亚市场,估计今年会有30-60MW的安装量,整个市场2012年的安装量会在500MW左右。
 
    据了解,目前德国政府10年债券收益在6%左右,而光伏电站的IRR(财务投资收益率)超过10%,由此吸引大量投资者及家庭客户涌入。
 
    佘海峰表示,欧洲新兴市场的崛起出乎其意料,其认为行业事实上未如外界想象那么糟糕,“我们2011年和2010年的收益是差不多的,但2010年是行业红火期,2011年则是低谷”。
 
    作为全球第四大组件厂商,阿特斯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告诉记者,阿特斯先前主要向欧洲销售组件产品,现在也计划在当地建电站,“如此既可以与自己的组件生产无缝对接,又可以增加额外收益率”。
 
    “双反”或暂缓
 
    继成功推动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后,在过去的三个月中,德国最大的光伏组件企业SolarWorld一直在试图敦促欧洲做出同样的立案裁决。
 
    SolarWorld董事长FrankAsbeck在近期接受采访时,将矛头指向了德国政府和中国企业,认为前者的光伏电价补贴削减政策将行业“推向危险之中”,后者获得了中国政府近200亿欧元的支持,由此造成不公平竞争。
 
    “我们没有拿到政府方面补贴,这是有据可查的。”张含冰对此表示不满,阿特斯电力目前在欧洲有50名雇员,几乎全是欧洲人,而质优价低的中国组件的销售,带动了当地光伏市场的成长,让欧洲民众享用到更清洁的能源。
 
    真正商业化肇始于2001年的中国光伏产业,用10年的时间在全产业链上做到了世界第一,并助推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2011年12月,晶硅组件价格降至1美元/W,较之2010年底的1.70美元/W下跌41%。
 
    王学军分析,目前德国光伏上网电价补贴为0.18欧元/度,至今年6月底或降到0.15欧元/度,“如果没有中国组件厂商的贡献,根本不可能降得如此之快”。
 
   “德国有五六千家光伏企业,但大部分主要为安装,制造业仅20家左右,他们依靠安装分销、服务增值创造价值,我们赚的是制造环节。”佘海峰说,欧洲的优势主要是上游的设备和下游电站,中国厂商则长于中游的制造。
分享到:

关键字:欧洲 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