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能源车销量1月迎开门红 补贴退坡不挡行业增势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22-02-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尽管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同时市场新能源车型普遍涨价,但这些因素依然不挡新能源车明确增长的态势。

多家车企1月新能源车销量大增

2月6日晚间,比亚迪(002594)披露2022年1月产销快报,公司2022年1月产量为94101辆,同比增长97.62%;销量为95422辆,同比增长125.0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1736辆,同比增长309.66%;销量为93168辆,同比增长361.73%。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其新能源车销量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新能源车企1月新能源车销量普遍迎来开门红。

2月1日,小鹏汽车公布了最新新车交付成绩:2022年1月小鹏汽车新车交付12922辆,同比增长115%,连续五个月交付破万。其中,小鹏P7交付6707辆,历史累计交付突破8万台;小鹏P5交付4029辆,连续两月交付超过4000辆;小鹏G3系列交付2186辆。截至2022年1月底,小鹏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5万辆。

理想汽车官方公布的交付数据显示,2022年1月,理想汽车交付12,268辆理想ONE,同比2021年1月增长128.1%,连续3个月交付超过1万台。自交付以来,理想ONE累计交付量已达136356辆。

新能源车新势力另一企业蔚来汽车也不例外,其2022年1月新车共交付9652台新车,同比增长33.6%。截至2022年1月底,蔚来累计交付176722台车。此前的信息显示,蔚来2021年交付新车91429台,同比增长109.1%。

此外,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在1月表现也不错。

其中,哪吒汽车在1月交付量为11009辆,同比增长402%,已连续三个月单月交付量破万。而此前与哪吒激烈争夺第四名位置的零跑汽车,在1月交付量达到8085辆,同比增长434%,再创月度交付新高。

从目前来看,新造车企业中,销量处于TOP5的排名是小鹏、理想、哪吒、蔚来、零跑。

2022年有望保持高增长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家补贴政策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的基础上退坡10%、20%、30%,即2022年的补贴会比2021年降低30%。

在此背景下,截至目前已有多款新能源车车型宣布涨价,如特斯拉的国产Model 3和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车型售价分别为26.57万元和30.18万元,分别上涨1万元和2.1万元;哪吒汽车的U部分车型上调3000-5000元,哪吒V部分车型上调2000元;广汽埃安LX涨价4000元,上市新款AION S Plus较2021款涨幅在7000元以上等。

不过,从整体来看,各界普遍认为,2022年新能源车市场整体将保持高增长态势。

英大证券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补贴退坡对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增长影响有限。

光大证券指出,持续看好新能源车需求释放前景(尤其高端纯电动车型、以及插电混动车型销量爬坡趋势),预计车企有望通过留存订单、以及限时保价等方式对冲政策波动,预计产能、供应链、以及物流等依然是销量爬坡的主导因素。

乘联会认为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550万辆,渗透率达到25%。中汽协则认为2022新能源汽车销量500万辆。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量2014.6万辆,同比增4.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EV、PHEV)销量为298.9万辆,增长169.5%。而乘用车全年同比净增长的86万辆车当中,新能源增长了188万辆,燃油车则减少了102万辆。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表示,2021年全年全球广义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937万台。其中插混、纯电动、燃料电池的狭义新能源车全球销量达到623万台,同比增长118%。崔东树指出,2021年全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53%,其中第四季度达到60%。

有基金经理判断,新能源汽车是高增长的行业,2022年行业可能有高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具有很大吸引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非常长,包括有色、化工、机械、汽车整车、汽车零配件,还包括汽车电子等非常多子行业,每个子行业的内生成长逻辑、投研方法、估值体系都不一样,技术迭代速度也不一样,所以还是要具体环节具体分析。

天风证券近期也发布研报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稳定的增长和保有量的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焦虑将逐步替代里程焦虑成为主要矛盾,充换电行业将快速发展,市场空间大;同时大功率快充+800V电压平台、类宽带运营+第三方统建统管、换电+BaaS模式等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将为产业带来新机遇。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