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氢储能>制氢 返回

“绿氢”走红阿联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2-02-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阿联酋能源公司Masdar宣布与法国能源企业Engie展开合作,在2025年前共同开发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绿氢项目,一期工程将在阿布扎比建设20万千瓦装机的电解水制氢设施,同时也将为制氨工厂提供氢气。

(文丨本报记者 李丽旻)

借助区域优势推动“绿氢”产业发展

据了解,Masdar和Engie于去年末首度公布了双方的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将阿联酋打造成为“绿氢集散中心”,到2030年,双方预计将合作开发至少200万千瓦装机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能。截至今年1月20日,Masdar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与Engie合作的一期工程已有了初步规划,将在阿联酋建设光伏发电设施,通过电解水制备氢气,并计划将氢气运输至由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ADNOC)主导建设的制氨工厂储存及出口。

Engie公司高管Frederic Claux表示,制备“绿氢”是阿联酋推动绿色转型的里程碑,将助力该国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同时,这一项目有助于阿联酋在快速增长的氢经济中具备竞争优势。根据测算,与天然气发电制氢、制氨相比,这一方式能够显著降低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重点领域的排放量。

事实上,虽然海湾地区盛产石油和天然气,但近年来,该地区各国也十分“流行”尝试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制氨。截至目前,沙特、阿曼、卡塔尔等国均有能源公司布局“绿氢”项目。在业内看来,其中主要的推动因素仍是该地区优越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

市场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曾在报告中指出,从太阳能资源情况和光伏开发情况来看,澳大利亚和海湾地区是全球光伏发电成本最低的地区,其中,后者更是一再创下历史最低电价纪录。

阿布扎比能源部主席HE Al Marar也告诉记者:“以阿布扎比Al Dhafra项目为例,该项目规划发电产能为200万千瓦,按照平准化电力成本计算,该项目的光伏电价为4.97费尔/千瓦时(约合0.08元人民币/千瓦时),较2017年创下当时历史最低纪录的Noor Abu Dhabi Solar项目平准化电力成本还要低44%。”

能源转型大潮下实现经济多元化

HE Al Marar表示:“阿联酋正努力在维持多元化油气生产业务与减少排放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阿联酋正在大规模利用碳捕捉、封存及利用(CCUS)技术提高二氧化碳驱油的采收率,另一方面,阿联酋已经在大力开发氢能。”

据了解,早在2017年,阿联酋就提出在205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整体能源供给系统50%以上的目标,同时表示将在2050年达成温室气体减排70%的目标。

实际上,除了阿联酋,多个海湾地区传统油气生产国都作出了气候承诺。2021年,沙特宣布将在2060年达成净零排放目标,今年初,沙特又宣布将在2040年前大力开发本土核电建设,拟建设超过1700万千瓦核电装机,以满足能源多元化需求。另外,卡塔尔也在去年10月宣布,将在2030年前达成温室气体减排25%的目标。

在HE Al Marar看来,全球能源转型会影响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以及价格,但实际上没有一种能源可以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未来几十年,世界仍将依赖化石燃料来满足能源需求。

国际能源贸易格局生变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海湾地区已经规划的“绿氢”“绿氨”项目来看,除满足本土低碳需求外,“能源出口”仍是该地区各国主要的发展目标之一。Masdar在其公告中指出,阿联酋将其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能扩展至百万千瓦级,正是希望成为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绿氢集散中心”,将“绿氢”出口至其他国家市场。

根据伍德麦肯兹发布的数据,从2050年起,全球氢气需求预计将在2021年末的基础上增长2-6倍,在此情况下,拥有低廉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的国家有望成为低碳经济贸易下的主要出口国。

据统计,过去一年里,全球“绿氢”项目数量同比上涨了50倍以上,而截至2021年底,全球范围内规划的“绿氢”出口项目中约有60%都位于海湾地区和澳大利亚。

伍德麦肯兹研究主管Prakash Sharma指出:“各国都在加快扩张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在维护能源安全的情况下也在向减排目标进发。预计到2050年,在全球实现近零排放的前提下,低碳氢气及其衍生物的国际贸易量将明显增长,甚至有望占据全球海运能源贸易份额的1/3。这样一来,全球能源贸易格局预计将发生巨变。”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