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结束了为时一周的对非访问乘专机回到北京。在非盟总部的演讲中李克强明确提出,2020年中非贸易规模要达到4000亿美元左右,中方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向1000亿美元迈进。除贸易量的要求外,此次李克强出访期间对于“中国制造”的大力推广也甚为引人注意,除了赴欧洲时大力“推销”的高铁技术外,此次李克强还为非洲带去了中国的飞机、高速路、光伏甚至卫星技术。李克强在每个国家都推广了哪些“中国制造”?下文为你一一介绍(见图)。
1埃塞俄比亚和非盟总部
1、李克强向埃总理介绍中国高铁与飞机装备技术。
2、李克强与埃总理出席埃首条高速公路一期竣工揭牌典礼,并为二期开工奠基剪彩。该高速公路由中国企业全部采用中国技术和标准承建。
3、中国和非盟发表联合声明,中国承诺援建非盟总部综合服务中心,实施非盟会议中心第二期技术合作。
4、李克强访问非盟总部期间,宣布中非区域航空合作计划。
2尼日利亚
1、李克强向尼日利亚总统“推销”新舟60飞机。
2、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与尼联邦交通部签订了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
3、中尼双方企业将签署通讯、农业、光伏电站、矿产开发等领域合作协议。
4、双方签署航空运输协定,深化两国航空合作,继续推进卫星技术领域合作项目。
3安哥拉
1、中安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包括有关中方向罗安达总医院提供医疗器械的协议。
2、中安签订地质矿产领域合作相关协议。
4肯尼亚
1、中肯签署关于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相关合作协议。
2、中肯签署《交通部航空合作谅解备忘录》。
3、中方承诺充分发挥在铁路、港口、机场、电站建设和运营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与肯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
关键词:铁路
两大铁路合同全部“中国标准”
11日,李克强访非最后一天,肯尼亚媒体的报道几乎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蒙内铁路。这条铁路连接东非第一大港口城市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也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
中肯两国签署了蒙内铁路融资协议,合同价值38亿美元。随后,李克强特意在肯尼亚会见记者,介绍蒙内铁路,“推销”中国装备。
李克强说,非洲国家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需要基础设施的强大支撑。中国在该领域具有成熟经验和富余产能,中国装备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和性价比优势,中非之间的合作是平等的,也是双赢的。
据悉,蒙内铁路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资金、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建造的国际干线铁路,也是第一个带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走出去的大型铁路项目。
8天的访问期间,包括蒙内铁路协议在内的几项中非大单金额大,颇为引人注目。5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斩获”131亿美元(约合800亿人民币)大单,与尼日利亚联邦交通部签订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创下单个中国企业在非洲城建项目合同金额新高。这条铁路同样将采用中国铁路标准建设。
一名对非铁路建设内部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中国此前在非洲建设的一些铁路,虽是中国人修建,但却按照他国标准。中国标准是采取中国铁路全部的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模式、信号等。这意味着对中国技术和质量的认可。我们不再是打工者,成为了设计者和技术的领先者。”
【专家解读】
三大网络:中非合作新切入点
不管是在东南亚、还是中东欧访问,李克强都会力推中国设备,特别是中国高铁。在访问非洲四国期间,李克强仍然不忘“推销”。李克强表示,中非将合作打造非洲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区域航空三大网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原先中非合作关注的是具体项目,无法构成对整个非洲发展的动力。三大网络的提出,重新找到了中非合作的切入点。李光辉认为,李克强推销高铁很正常。首先,中国高铁的发展在世界上领先,向外国推销,说明李克强总理对中国产品很自信。另外,从中国现在的高铁生产能力来说,也有产业转移的需要。中国制定“走出去”战略,就是要把过剩产能转移出去。同时,非洲也需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互利共赢,一拍即合。
“超级推销员”列5优点推飞机
此次访非时,李克强的推销清单中多了一项——飞机。5日,在非盟总部的“中国铁路航空展”展厅内,摆放着高速动车组、新舟60飞机等模型。李克强列出5大优点,“推销”中国的铁路和飞机。李克强说,中国铁路、飞机等交通装备技术完善,运营经验成熟,质量有保障,性价比高,在国际市场享有良好声誉。中国愿意进一步参与非洲铁路建设,将在非洲设立高速铁路研发中心,同非洲共享技术和管理经验。
10日,在李克强和肯尼亚总统肯雅塔的见证下,海航集团、中非基金与肯尼亚方面签署了《关于在肯尼亚及泛东非区域开展航空产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此次合作将是海航集团继加纳AWA航空后,在非洲投资的第二家客运航空公司。
【专家解读】
中非经贸合作领域从量到质变化
从直接卖给非洲飞机,到中非在航空领域合作办公司,李光辉表示,这种变化实际上是从以前的“输血”变成现在的“造血”,是中非经贸合作领域从量到质的变化。他说:“以前是中国给非洲东西,现在是一起合作,把我们的技术、管理经验等教给非洲国家,令其可以独立地构建自己的产业。同时,这对中国今后扩展在非洲的产业链也有帮助。”
临时增行程中肯签铁路“大单”
红色的圆桌上插着7国旗帜,李克强总理与四国总统、两国外长和非洲开发银行的代表热切商谈。5月11日,李克强在肯尼亚出席蒙巴萨-内罗毕铁路项目签字仪式,为中国企业赢得了一笔丰厚“大单”。但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是,这一隆重热烈的场景,是在原定行程外临时增设的“计划外”环节。
一位同行工作人员透露,按照此前确定的行程,李克强总理与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应当在5月10日举行会谈后,共同出席双边经济技术、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合作文件签字仪式,蒙内铁路中肯共同融资协议也将在这一仪式上签订完成。但在中方人员抵达肯尼亚后,肯方突然提出了更改行程的建议。
“他们提出,希望为蒙内铁路的合作协议单独举行一次签字仪式。”这位工作人员说,“而且他们特别强调,蒙内铁路对沿线的其他国家都‘意义重大’,所以要把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都请来。”中方最后同意,对本已非常密集的行程再做调整,加入了签字仪式这一“特殊”环节。
公开资料显示,蒙内铁路全长479.31公里,对促进东非现代化铁路网的行程和东非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铁路建成后,蒙巴萨到内罗毕的交通时间将从10多个小时缩短为4个小时,而在建设期间,项目工程也将为当地创造近3万个就业岗位,培训大量的技术工人。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乌干达总统穆赛韦尼、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南苏丹总统基尔,作为总统代表的坦桑尼亚、布隆迪两国的外长,以及非洲开发银行代表会专程赶来,出席第二天临时增设的签字仪式。李克强在讲话中说,蒙内铁路是中非从次区域合作起步,共同建设非洲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航空“三大网络”的重大项目。
在5月11日这场“临时增加”的签字仪式上,李克强强调,东非经济起飞需要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支撑,中国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生产能力,中国装备有质量保证、价格相对便宜,双方合作体现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
同行人员透露,按照外交惯例,出访行程一旦确定很难轻易修改。此次临时增加的签字仪式环节充分说明,非洲各国对李克强所提“三大网络”的强烈兴趣和积极响应,也体现出中国总理此番出访所受到的“高规格”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