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发电企业 返回

华自科技拟发行10亿元可转债,全力出击“新能源”产业

作者:赵伟 黄文成 来源:搜狐网湖南 发布时间:2022-02-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月8日,华自科技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可转债等议案。

据议案显示,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资不超10亿元,用于锂电设备生产的补充流动资金,桂东县100MW/200MWh储能电站建设、城步儒林100MW/200MWh储能电站建设(包括收购城步善能96.20%股权),工业园区“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

据华自科技董事会秘书宋辉介绍:本次可转债募集资金其中补充流动资产约3亿元,主要用于锂电后端设备的生产和产能扩充用。另外,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需求释放,面对万亿级新能源市场,华自科技拟通过募集资金投资建设储能示范站,以提前布局和抢占储能市场先机。

随着本次可转债拟投项目的展开,华自科技在新能源领域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布局:锂电池智能装备+“光储充”一体化。

锂电池智能装备“挑大梁”

华自科技在2021年10月28日华自科技调研活动信息中回复投资者称“自2020年12月7日以来,公司累计披露在手重大订单23亿元,其中锂电设备在手重大订单约15亿元,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司锂电智能设备已确认收入4.86亿元,公司目前在手订单仍然比较充足。”

对此,中航证券研报认为,伴随着后续产能的释放,华自科技锂电业务将维持快速增长,同时规模效应的体现有望使利润端弹性大于收入端。

另据行业人士观察,锂电行业高速增长的趋势,未来至少能保持2-3年时间。

“光储充”成新的增长极

目前,全国范围内看,“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的数量仍然较少,还未进行大面积推广。不过,华自科技董事长黄文宝也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在储能方面已有多年的技术储备,且已具备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基础。

锂电行业的高速发展过后,必然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光靠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难以长期撑起华自科技整个新能源这个板块的业务。因此,华自科技迅速将目光投入到储能领域。

基于水电领域的经验,公司成功切入新能源领域,前瞻布局储能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EMS、PCS及储能系统,已成功运用到国网、南网、海外等项目中,包括园区微电网项目、郴州韭菜坪储能电站、瑙鲁“光伏+储能”、湖南邵阳城步儒林100MW/200MWh储能电站等,并与国网、南网、电建、能建、三峡等就储能展开了深度合作。

此外,在“宁电入湘”战略下,华自科技与湘投集团签署新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已签订首个入园《项目投资协议》,合资成立年产能1GWh(首期)的储能电池PACK厂,并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投入PCS、EMS、BMS、光伏逆变器、电网协调控制器、储能系统集成等产品线。

公司在2021半年报中也表示,公司积极尝试多种能源管理、储能、分布式发电、水光互补、光储充微电网系统等新兴技术与商业模式。

中航证券认为,公司收购城步善能的控制权、经营储能电站有利于加快在储能市场的渗透,利用公司自主研发并在用户侧、电网侧持续运用的EMS、PCS等所积累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伴随着下游需求的爆发,储能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充足资金储备只为新能源

“光储充”领域尚属于新兴行业,前期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拟发行10亿元可转债,并投入到锂电生产设备和储能项目之中。目前上述募投项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华自科技通过提前布局,稳步获得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锂电头部企业的青睐,并静待“光储充”风口来袭。

分享到:

关键字:华自科技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