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估值近460亿的蜂巢能源,资本到底看中了啥?

作者:储楚 来源: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发布时间:2022-03-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脱胎于整车企业的蜂巢能源,在动力电池市场风起云涌之时,发展势头凶猛。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416.67%。近日,蜂巢能源获得3.22亿元投资,这是其一年多时间内获得的第四笔融资,投后估值460亿元。深创投、IDG、鼎晖、小米、三一重工等知名机构,早就嗅到了这里的“蜜”。


蜂巢能源短刀电池

数轮融资是产能扩张的底气。截至目前,蜂巢能源已在全球规划建设11个生产基地。2022年,常州仍是第一大电池生产基地。其中,金坛园区为蜂巢能源建设的首个车规级动力电池AI超级工厂,共分四期推进,总产能规划为68GWh。已正式投产的二期,建设了首条“短刀”电池量产线,满产产能将达到2.5GWh。

3年前,蜂巢能源短刀电池在上海汽车展上首次亮相,并在2021年底发布领蜂“600”战略,提出2025年产能目标提升至600GWh,此举搅动了动力电池行业“一池春水”。

“蜂巢能源将推行电动全域短刀化。”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认为,“市场并不缺动力电池产能,但缺的是车规级高品质动力电池产能。”

蜂巢能源L600短刀电芯

相比于比亚迪此前发布的刀片电池,蜂巢能源的这款磷酸铁锂电池新品长度更短,因此被命名为“短刀电池”。成组效率更高、安全性更高、电池系统整体成本更低、充电速度更快等成为“短刀”的“长板”。

“第一代短刀电池已量产一年,还处于爬坡阶段,良品率控制在85-90%。”杨红新表示,“良品率95%以上是我们的目标。”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动力电池良品率也只是90%左右。

高品质、大规模、高效率,是蜂巢能源短刀电池生产“三大秘籍”。

车规级代表着产品的可靠性。据蜂巢能源董事、工艺资深总监刘小安介绍,“蜂巢能源的车规级主要是体现在工厂的管控严苛程度,从异物管控到毛刺控制,同时应用AI智能技术、先进装配技术和集成化工艺,以保证生产高品质电池产品。

匀浆、涂布、辊压、模切、叠片、装配六大工序,直接决定了短刀电池的安全和性能发挥。其中,蜂巢能源一直引领高速叠片工艺,目前采用的叠片设备效率高达0.4s/片。同时,已研发完成的下一代超高速刀片式电芯极组成型设备,叠片效率可以做到0.125s/片,超越卷绕极组成形效率。

蜂巢能源超高速叠片机

此外,在短刀电池工厂里,AI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面向TWh(亿千瓦时)时代,动力电池企业需要通过智能化赋能制造,不断革新制造工艺、严苛把控生产过程。目前,已实现质量检测的智能化及无人化,利用人工智能将不良品的分类与工艺参数结合,自动寻找最佳参数,节约开发时间30%。

就在今年1月,蜂巢能源与上海市嘉定国资集团成立章鱼博士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将承接蜂巢能源AI智能工厂建设的战略分工。这同时也体现了蜂巢能源提出“资本共创战略”,“目前我们运营了10亿元的风投资本,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来布局整个产业链,在达到技术路线匹配和产能保障等效果的同时,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公司执行副总裁王志坤说,“立足国内新能源产业,还要避免内卷,避免一家独大,共生共赢才是良性发展。”

“黑马”跃起,前路迢迢。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行业历经外资企业卷土重来、汽车销量负增长、补贴退坡、疫情暴发、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终于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行业出现反弹。“几年时间,这个行业经历了波峰波谷般的变化。行情不好时,我们没有减少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和新工厂建设的步伐。”杨红新说。蜂巢能源坚持战略定力,守住了风口,踩上了行业潜力爆发的节拍。

在驱车前去蜂巢常州工厂二期的路上,可以看到大路两旁有大片待建的开阔平地,工人在作业,“这是蜂巢能源常州工厂锂离子电池四期建设用地,共计1100亩,总投资150亿元,规划年产能50GWh动力电池。”蜂巢能源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分享到:

关键字:蜂巢能源短刀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