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22年3月5日(星期六)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今年发展预期目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要优化投资结构,破解投资难题,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天眼查显示2021年光伏、储能企业数量分别新增超10万家、0.6万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天眼查数据显示,光伏相关企业超51万家,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超10万家,增速33.1%;
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江苏、广东三地,光伏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分别拥有7.5万家、6.6万家以及4.4万家;
从成立时间看,成立于1-5家的企业占比49.2%,排名第一;1年内的占比24.81%。
天眼查数据显示,风电相关企业超5.9万家,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超1.3万家,增速31.47%;
从地域分布来看,黑龙江、江苏、广东三地,风电相关企业数量位列前三,分别拥有5600余家、6100余家以及5100余家;
从成立时间来看,成立于1-5年的风电相关企业占比最高,达到58.23%,成立于10年以上的占比20.48%。
天眼查数据显示,储能相关企业3.9万家,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6400余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江苏、湖南三地,储能相关企业排名前列,分别拥有7600余家、4700余家、3600余家相关企业;
从成立时间来看,成立于5年之内的企业占比64.82%。
附: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
一、去年工作回顾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
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
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
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
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三、今年部分重点工作
财政: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
政府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减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就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
政务服务: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
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创新: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
乡村振兴: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启动乡村建设行动
开放: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
环保: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教育: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医保: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社会保障: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住房: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文体: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
港澳台: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
内容来源:新华社、金融界、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