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佛山照明发布公告称,其参股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合肥国轩”)实际控制人通知,合肥国轩正在筹划借壳上市事宜。在2012年底谋求IPO失败之后,合肥国轩希望通过借壳的方式,再一次向上市发起冲击。
不过,合肥国轩借壳上市的前景仍不明朗,而上市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合肥国轩业绩的提升,也存在很大的疑问。
“合肥国轩当前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仅仅通过上市就可以解决的,借壳上市很难给合肥国轩的经营带来更多实际的帮助。”汽车营销咨询顾问张志勇如此说道。
上市前景不明
合肥国轩成立于2006年,主营业务为锂电池生产,其母公司为安徽国轩集团。为谋求IPO,合肥国轩早在2012年11月就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正当合肥国轩满怀希望准备上市事宜的时候,证监会宣布IPO暂停,合肥国轩的上市之路最终被迫搁浅。
而这次合肥国轩之所以选择借壳上市,和当前IPO的大环境不无关系。自去年11月初浙江世宝登陆A股中小板之后,A股市场便再无新股上市。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为实现排队等候的企业超过700家。
有业内人士预计,新股发行配套文件征求意见最快要四月中旬才能结束,此后又要进行十个工作日的网下投资者备案,IPO重启最快也要等到5月份。而280家企业遭终止IPO审查的结果,也令很多企业知难而退。
“IPO排队人实在太多,加上之前合肥国轩业绩的波动较大,这也可能是合肥国轩最终选择借壳上市的原因。”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员黄守宏如此说道。
对于本次借壳上市的壳资源,业内人士认为很有可能来自于安凯客车。巧合的是,在佛山照明发布公告的第二天,江淮汽车与安凯客车也同时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双方接到共同的控股股东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汽集团”)的通知,江汽集团正在筹划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这一轮重大资产重组中,江汽集团将以江淮汽车为整合平台,将安凯汽车合并到该平台上。而在此之后,安凯汽车很有可能会将上市公司壳资源转给合肥国轩。
不过,对于安凯客车是否会将壳借给合肥国轩,业内人士的看法并不一致。“安凯客车与江淮汽车的整合跟合肥国轩是否借壳安凯客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张志勇表示,“江汽集团整体上市后,继续保留江淮汽车和安凯汽车两个上市平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鉴于当前证监会在对待借壳上市问题上的严格态度,合肥国轩想要通过借壳实现其上市的梦想也并不容易实现。
2013年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明确规定借壳上市条件等同于IPO,以抑制市场炒作和监管套利。
证监会新规的效力很快就体现出来。2014年四月份以来,就有包括顺荣股份、鑫富药业以及香梨股份在内的三家公司宣布借壳计划流产。其中,前两家是经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未通过,而香梨股份则是因为借壳条件未达到IPO标准,从而自行终结计划。
“在新规之下,企业想要通过借壳实现上市难度将比以前要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士告诉《高工锂电》记者。
上市作用存疑
鉴于合肥国轩的业务来源和中国当前新能源汽车较为冷淡的现状,即便能够顺利上市,合肥国轩的经营业绩会因此实现多大程度的提升仍然存在疑问。
在合肥国轩的经营结构中,可以看出明显的地域色彩,其订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安徽本地的企业。其中,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与合肥国轩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
据2012年8月佛山照明发布的关于合肥国轩审计报告来看,合肥国轩2010年和2011年经营状况良好,分别盈利2839万元和4850万元。而在2012年前5个月,合肥国轩的业绩下挫,亏损了185万元,其持续盈利能力遭到投资者的怀疑。包括佛山照明在内的一些股东,均表示想要转让合肥国轩的股权,合肥国轩一度面临不小的困境。
关键时刻,江淮汽车与安凯客车的出现替合肥国轩解了围。2012年9月,合肥国轩接到安凯客车的200辆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订单。据安凯客车年发布的2012年报显示,安凯客车2012年对合肥国轩的采购额高达1.1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3.38%。在此之后,合肥国轩又接到了江淮汽车的4000辆纯电动轿车动力电池订单,这也直接为合肥国轩创造了超过3亿元的营业收入。
在得到巨额订单的支持后,合肥国轩的业绩得到了很大的好转。《高工锂电》记者从合肥国轩相关负责人口中了解到,2012年合肥国轩的营业收入超过6亿元。
仅安凯客车、江淮汽车两家公司,就给合肥国轩创造了接近70%的营业收入,合肥国轩对安徽本地企业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
据记者了解,当前合肥市拥有江淮汽车、安凯客车、昌河汽车3家具备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整车企业。出于地方企业优先合作的需要,这3家车企主要都由合肥国轩高科协助开发,并为车企供应动力电池系统。合肥国轩的相关人员向《高工锂电》透露,目前在合肥市内运营的所有新能源汽车车辆上面装载的动力锂电池系统,几乎都是由国轩高科提供。
与在本省的风光无限相比,走出安徽之后,合肥国轩的扩张之路走得却并不顺畅。
2011年年初,国轩高科旗下上海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轩”)的松江锂电池基地建设项目获批。该项目投建地点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占地面积140亩,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5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年产2亿安时的电芯生产线与年产5亿安时PACK线”。
让合肥国轩始料不及的是,出于环保问题的担忧,松江区的居民对该建设项目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对。在近20天的抗议之下,合肥国轩最终放弃了该项目的建设,收回项目的全部投资,土地退还政府,且不要求任何赔偿。
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建设锂电池基地项目,合肥国轩的一大考虑是希望可以和上海申沃合作,拿下松江区首条纯电动车公交线路的订单。而这一项目的搁浅,也令合肥国轩“走出去”的战略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举意味着合肥国轩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失去上海市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高工锂电》记者。
张志勇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大环境并不景气,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合肥国轩的市场扩张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些都是上市所解决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