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本篇文章选自梧桐树资本新能源新材料团队杨炯的《电池隔膜⾏业研究报告》,从七大层面深入分析隔膜行业当前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以下为文章目录:
⼀、报告结论
⼆、隔膜概述
三、隔膜⾏业发展驱动⼒
四、竞争格局
五、隔膜⾏业特点
六、隔膜⾏业逻辑与核⼼壁垒
七、隔膜⾏业重点玩家介绍
01
报告结论
隔膜是锂离⼦电池的四⼤主材之⼀,在成本中占比约 10-20%,是国家双碳目标、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隔膜基膜主要分为⼲法和湿法两⼤类,其中湿法隔膜凭借着优异的性能主要应用在中⾼端动⼒电池市场,当今市场主流,近年来市占率攀升⾄ 70%以上,⽽⼲法隔膜则具备成本优势,在低端车型和储能市场中市占率更⾼。涂覆膜则是在基膜的表面进⾏涂覆,使其具备更优异的性能来匹配终端需求。
从需求端来看,隔膜⾏业将借助电池⾏业保持⾼速增长,2023 年涂覆膜总需求可达约 300 亿平,年复合增长率达 47%。同时由于隔膜上游⽣产设备厂商扩产速度较慢,是隔膜⾏业扩产的最⼤瓶颈。预计整体产能在 2022 和 2023 年将形成供需紧平衡态势。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将对隔膜⾏业产⽣较⼤影响,但是预计在 2030 年之前⼤批量应用可能性较低。
隔膜厂商之间竞争格局清晰,恩捷股份是国内乃⾄世界的湿法隔膜龙头,⽽星源材质则占据着⼲法隔膜的头把交椅。隔膜⾏业具备低良品率、⾼⽑利率、海内外售价差异⼤和资产重周转率等特点。因此造就了独特的隔膜⾏业核⼼壁垒:技术、成本、规模和客户,进⽽铸就了清晰的竞争格局。
02
隔膜概述
隔膜是锂离⼦电池四⼤主材之⼀
隔膜是锂离⼦电池中的关键环节。锂离⼦电池是现代⾼性能电池的代表,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个主要部分组成。隔膜是⼀种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是锂离⼦电池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壁垒的关键内层组件,在动⼒电池中成本占比约为 10%-20%。隔膜在锂电池中主要起到隔绝正负极防⽌短路并提供微通道支持锂离⼦迁移的作用,对电池安全性、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影响关键。
图:锂离⼦电池产业链,来源:⾼⼯锂电
锂电池隔膜⽣产⼯艺复杂、技术壁垒⾼。⾼性能锂电池需要隔膜具有厚度均匀性以及优良的⼒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和抗穿刺强度)、透⽓性能、理化性能(包括润湿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安全性)。隔膜的优异与否直接影响锂电池的容量、循环能⼒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锂电池隔膜具有的诸多特性以及其性能指标的难以兼顾决定了其⽣产⼯艺技术壁垒⾼、研发难度⼤。
表:隔膜所需性能及其对电池的作用
隔膜主要制备⽅法分为⼲法和湿法两种
因成膜主体材料和成孔机理不同,隔膜产品通常分为⼲法隔膜和湿法隔膜两⼤类。成膜材料⽅面,湿法隔膜通常选择 PE 作为基材,⼲法隔膜通常选择PP。因 PE 和 PP 自身物理性能差异,且 PP 闭孔温度与破孔温度差值也⼤于PE,这使得⼲法膜的热稳定性好于湿法。
成孔机理⽅面,湿法通过溶剂和成膜⾼分⼦的热致相分离法成孔,⽽⼲法通过机械拉伸产⽣的晶片分离成孔。热致相分离法因使用溶剂作为致孔剂,孔隙率更⾼,且相比⼲法机械拉伸形成的⼤小不⼀的扁长型孔,湿法的孔径分布更为集中。此外,热致相分离法制孔的贯通度和曲直度不如机械拉伸晶片分离成孔,但综合⽽⾔湿法的热致相分离成孔性能仍好于⼲法。
由于湿法隔膜在热致相分离成孔条件下形成的三维纤维结构,其穿刺强度⼤于同等厚度的⼲法隔膜。⼲法湿法都具有不错的纵向拉伸强度,但因为⼲法仅为纵向单向拉伸,⽽湿法成孔时需要双向拉伸,因此湿法膜的横向拉伸应⼒较⼤导致其横向热收缩性能弱于⼲法。
图:湿法隔膜⽣产⼯艺,来源:星源材质招股书
表:⼲法、湿法隔膜性能差异,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综合⽽⾔,因湿法隔膜更为完美的成孔机理。湿法膜孔隙率和孔径集中度优势明显,对锂离⼦的传导性能更强,同时可以在更薄的厚度做到更好的穿刺强度,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情況下,选用湿法隔膜的电池在能量密度、倍率、循环寿命上相比选用⼲法隔膜电池更为领先。因湿法膜横向热收缩性指标弱于⼲法,选用湿法隔膜的电池在热稳定性上略差,但通过湿法基膜涂覆⼯艺可以弥补。另外可以通过 PP/PE/PP 三层共挤技术改善隔膜性能,但⽆论从性价比、⼯艺难度及改进后性能来看,湿法基膜+涂覆⼯艺目前占据较⼤优势。
涂覆隔膜
湿法隔膜占比提升的原因部分源自涂覆技术,涂覆可解决湿法在安全性上的短板。⼀⽅面,涂覆材料可降低隔膜热收缩率,空白 PE 隔膜在 145 摄⽒度下热处理 30 分钟,热收缩率为 63.5%,⽽经 6 微米氧化铝涂层的 PE 复合膜的热收缩率降⾄ 12.7%;另⼀⽅面,涂覆材料还⼤⼤提⾼了隔膜的抗刺穿能⼒,进⼀步提⾼了电池的安全性;另外,涂覆材料能够与电解液保持更⾼的漫润性,进⽽降低电池的内阻,并提⾼电池的放电功率。湿法+涂覆是隔膜⾏业发展⼤趋势。
涂覆本质上是对隔膜进⾏改性处理,以满⾜不同电池产品的需求。传统隔膜的耐热性、吸液性等性能难以满⾜动⼒电池的应用需求,为了满⾜动⼒电池用隔膜的需求,对其表面进⾏涂覆改性成为了易于实现且⾏之有效的⽅法。以氧化铝为代表的陶瓷涂覆材料,以提⾼隔膜的耐⾼温性能。在原有的聚烯烃隔膜的基础上表面涂覆⽆机陶瓷粒⼦例如⼆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镁。
以 PVDF 为代表的有机物,以提升隔膜电化学性能(离⼦电导率、循环、倍率),在有机类聚烯烃隔膜表面涂⼀层有机物,有机物对电解液的良好的相容性能够显著降低改性后隔膜与电解液的接触角。PVDF 即聚偏氟⼄烯,氟元素的引⼊不仅会提⾼聚合物的电化学稳定性,⽽且能够显著提⾼聚合物分⼦的耐溶剂性,以及对极性电解液的亲和性。其他有机料包括 PAN(聚丙烯腈)、PMMA 等,或者多种材料混合涂覆。
表:涂覆隔膜种类,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涂覆⼯序分为匀浆、涂布、分切、分切和包装,浆料配⽅体现差异性。匀浆、涂布、分切均由相应的设备完成,如搅拌机、涂膜设备和分切机完成,自动化程度较⾼,体现各家产品差异性的在于匀浆前浆料的配⽅。在实际⽣产应用中,各家会采用混合多种材料制成浆料对基膜进⾏涂覆,这就衍⽣出浆料配⽅问题,这也是体现各家涂覆膜差异性所在。
表:涂覆隔膜⼯艺流程,来源:璞泰来
03
隔膜行业发展驱动力
市场空间和供需形势
图:⼲、湿法隔膜应用领域,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锂电池下游需求包括电动汽车、消费电⼦及储能三⼤领域,锂电厂商基于综合性能与成本选择合适的隔膜类型。
电动汽车:湿法隔膜为主,比亚迪或驱动⼲法需求。电动车普遍对能量密度有较⾼要求,进⽽对隔膜的体积与重量提出更⾼要求。目前⼤多电动车选用湿法隔膜,仅有比亚迪⼑片电池、日产部分混动车型采用⼲法隔膜。
消费电⼦:湿法隔膜为主。消费电⼦同样对能量密度有较⾼要求,通常以湿法隔膜为主,仅部分低端消费锂电使用⼲法隔膜。
储能:预计⼲法隔膜将占据主要份额。储能领域以绝对成本为导向,目前⼲法/湿法隔膜存在 20%以上的价差,我们预计⼲法隔膜凭借更低的成本将占据储能领域主要市场份额。
表:全球锂电池龙头供需⾛势预测,来源:中⾦
2021-2025 年隔膜产能处于紧平衡,国内⼆线龙头赶超日韩。基于锂电龙头公司公告的产能规划,2021-2025 年锂电池龙头年新增有效供给略⾼于锂电池年新增需求量,但考虑龙头与⼆三线电池企业良率、开⼯率差异性,我们认为实际有效供给增速低于名义产能增速,锂电池供需或处于紧平衡状态。此外,国内⼆线龙头如中航锂电、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产能规划全面提速,呈现赶超日韩电池龙头趋势。中航锂电公告提出要在 2025 年达到 500GWh 产能,扩产计划激进,需看实际落地的情况。
图表:动⼒与储能锂电需求驱动下,隔膜市场需求 2020-2025 年 CAGR ⾼达 47%,来源:中⾦
隔膜厂对外公告的扩产规模多以母卷⼝径,考虑分切收得率、良品率和海外客户订单更低的良率,修正后实际有效产出仅为母卷产能的 60%-70%。同时因隔膜投资重,扩产速度慢,⽽下游新能源车需求旺盛,自 2023 年起隔膜将进⼊供需紧平衡状态,即基膜总有效供给将少于基膜总需求,同时更为紧缺的情况是,在边际增长⽅面,基膜新增有效供给目前就已远远⼤幅落后于基膜新增需求。
表:全球隔膜主流厂供需关系预测
固态电池情况
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电池,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最突出的优点是安全性。固态电池具有不可燃、耐⾼温、⽆腐蚀、不挥发的特性,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电解质材料很⼤程度上决定了固态锂电池的各项性能参数,如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安全性能、⾼低温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表: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区别,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传统锂离⼦电池与固态电池结构,来源:公开材料
固态电池按其电解质的不同可分为聚合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三⼤体系。固态电池的三⼤电解质体系各有优劣,目前全球固态企业都在不同的电解质体系下进⾏技⼤研发。欧美企业偏好氧化物和聚合物体系,日韩企业则更多的致⼒于解決硫化物体系。
聚合物固态电池:安全性好,耐受⾼压,目前主流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是聚环氧⼄烷(PEO),并且⼰经实现了商业化应用。但是聚合物固态电池有着很多缺陷,室温下离⼦导电率低,能量密度上限不⾼,同时没有办法有效的阻挡锂枝晶的⽣长,这些⼤⼤提⾼了聚合物固态电池进⼀步发展的难度。
氧化物固态电池:主要分为薄膜型和非薄膜型。非薄膜型具有离⼦电导率较⾼、电池容量⼤等优点,目前也⼰经初步实现量产尝试打开消费电⼦市场,但是其能量密度还是低于硫化物固态电池,同时界面接触较差;LiPON薄膜型固态电池倍率及循环性能优异,日前以小批量⽣产,主要应用于微型电⼦、消费电⼦领域,但是其容量较小,量产成本⾼。
硫化物固态电池:电导率最⾼,开发潜⼒最⼤,是固态电池中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的类型。LGPS 电解质的离⼦电导率⾼达 1.2×10-2S/cm,可与液态电解质相媲美。但是其开发难度⼤,电解质与锂电机的界面稳定较差。对⽣产环境要求⾼,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
图表:不同类型固态电池对比,来源:各研报、公开资料整理
固态电池真正的商业化应用可能要到 2030 年后,且初期阶段仅应用于小部分车型中,难以对现有液态锂电池产业产⽣较⼤冲击,对隔膜⾏业影响不⼤。⼀⽅面,固态电池商业化量产有众多问题需要克服,⽽⼤批量应用于新能源车和储能的前提就是出货产品的⾼度⼀致性以及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
固态电池需先实现锂⾦属负极应用,解决电导率低、界面阻抗⾼、循环性能差等技术难题,实现实验室产品成熟。另⼀⽅面,从经济角度考虑,固态电池还需与液态锂电池在性价比上竞争。1)性能上,随着⾼镍技术应用,传统液态电池已实现 1000km 续航的车型装机,⽽固态电池带来 1000km+更⾼的续航边际效用有限,目前⾏业更重要的是加快充电桩建设、提⾼充电便捷性。2)成本上,⾏业预计传统液态锂电池随产业链降本在 2023 年后可逐步实现油电平价,液态电池自应用⾄平价历经⼗余年乃⾄⼆⼗余年的时间。⽽固态电池缺乏成熟供应链,更⾼难度的制造⼯艺也带来更⾼昂的⽣产成本。
04
竞争格局
⼲法、湿法之争
根据⾼⼯锂电数据,2021H1 中国锂电隔膜出货量 34.5 亿平,同比增长 202%,⼆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 171%。2021Q3 出货量为 20 亿平。增长驱动⼒来自于(1)中国动⼒电池市场上半年出货量近 80GWh,(2)细分市场(电动⼯具、储能、小动⼒、3C 数码等)上半年产销同比提升超 20%,(3)头部隔膜企业具备规模化效应以及成本优势,与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合作深度⾼,出⼝规模增加。
图:2021H1(左)2021Q3(右)国内隔膜出货量(亿平),来源:⾼⼯锂电
图:⼲法、湿法占比,来源:各券商研报,公开信息整理
从 2014 年到 2021H1,湿法隔膜占比逐年提升,由 29.3%提升⾄ 72.6%。中⾼端及以上车型均选用湿法隔膜电池,低端车及储能场景更多选用⼲法隔膜电池。因此当前湿法隔膜占出货的绝对主⼒。但由于近期 LFP 在乘用车上的抬头以及储能的爆发性趋势,我们预计⼲法市占率会有所回升。
图:⼲湿法隔膜维持约 20%价差,来源:万得
隔膜厂商之争
表:2021H1 湿法、⼲法竞争格局,来源:鑫椤锂电
国内隔膜市场目前已呈现出寡头垄断格局。龙头公司不断提升份额,部分⼆线厂商因亏损已被⼀线收购,恩捷在收购捷⼒和纽米后,2021H1 市占率提升⾄52%,是绝对龙头。星源材质占比 16%,中材科技(含中锂)占比 15%,⾏业 CR3占比已 82%。⼲法隔膜市场则竞争格局稍不明晰,星源材质常年占据⼲法龙头,2021H1 市占率 25%,⾏业 CR3 占比 56%。
图:全球隔膜厂商竞争格局,来源:公司公告、中泰证券
即便是放到全球范围内来看,我国隔膜龙头依旧是世界范围内隔膜龙头。恩捷股份常年保持着湿法隔膜第⼀的出货量。并且竞争格局也非常清晰,CR5 占比近 60%。
2019 年以来,隔膜⾏业不断出现并购整合及停产事件,是隔膜⾏业洗牌出清的缩影。⼆线厂商苏州捷⼒、纽米科技、江西通瑞和佛⼭东航光电已被恩捷股份收购,湖南中锂因自身盈利压⼒也已被中材科技并购整合,辽源鸿图、南洋科技和河南义腾因经营困难均开始公开挂牌转让资产。
表:隔膜⾏业并购整合,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图片
设备之争
表:成本拆分,来源:各公司公告、BP
隔膜成本构成上分为四⼤部分:设备折旧摊销、原材料成本、能耗成本、⼈⼯成本。从成本拆分来看,恩捷的设备折旧较少,星源的原材料占比较⾼。原因来源于⼲法和湿法的⼯艺不同,湿法需要消耗⼤量的电和蒸⽓。对于扩产来说,最重要的是设备环节。
设备:与锂电设备不同,当前隔膜设备基本采购自海外,日本、德国和韩国是主流⽣产商。在资产壁垒上,隔膜属于重资产⾏业,需要投⼊⼤量资⾦,单平投资额在 2-4 元之间。因此不仅是技术存在壁垒,设备的采购、调试、安装往往就需要 2-3 年时间,再经过长时间爬坡以保证良品率同样存在壁垒,且⾏业的⾼折旧意味着⼯艺、产能落后就很容易被市场淘汰。隔膜⽣产线分为⼏⼤步骤:挤出、铸片、纵拉、横拉、萃取和收卷分切。
隔膜⽣产设备分三⼤龙头,制钢所、东芝、布鲁克纳,制钢所未来⼏年产能⼏乎都被恩捷锁定。制钢所 2022 年能够交付 25 条产线、2023 年交付 30 条产线、2024 年是 40 条产线。其中每年可优先保证上海恩捷产线需求,剩余产能主要供应日本东丽和日本旭化成。布鲁克纳交期非常慢需要三年,与星源材质深度绑定。且设备⽣产商客户结构单⼀,盲目扩产风险较⼤,因此扩产意愿有限。设备是隔膜⾏业扩产的最瓶颈环节。
表:各隔膜厂设备供应商,来源:公司公告
05
隔膜行业特点
低良品率
图:隔膜⾏业良品率,来源:中⾦、公开信息整理
隔膜良率低主要原因⽣产⼯艺长且复杂,并且产⽣损耗的环节多。其技术难点在于成孔的⼯艺、基体材料以及制造设备。且隔膜⽣产过程中辅料回收较为困难,多次分切造成的损耗⼤。这些都拥有较⾼的技术壁垒,包括⽣产设备设计与改进能⼒、⼯艺管控 Know-how 的积淀,要求隔膜企业联合设备厂商不断开发调试改进设备,并在⽣产过程中积累经验,其中产能利用率、良品率(海外客户可能更低)以及分切收得率是重点考察对象。
低良品率的特点也可以从公司的产能及交付能⼒中⼀窥端倪。根据恩捷股份调研,公司预计到 2022 年产能达到 70 亿平⽅米,交货能⼒达 45-50 亿平⽅米;2023 年争取将产能提升⾄百亿平⽅米,交付能⼒达 65-70 亿平⽅米。
表:恩捷良品率,来源:公司公告
⾼⽑利率
表:⽑利率对比,来源:万得
可以看到以恩捷为代表的隔膜龙头在 2019 年后的⽑利率⼀直⾼于其他电池主材⾏业。恩捷是隔膜⾏业第⼀,有着⾏业顶尖的上游采购议价能⼒和下游销售议价能⼒。⽽星源材质主要是⼀直坚持在⼲法领域,⽽⼲法的客户始终对成本很敏感,但是星源材质已经拟投 100 亿用于湿法隔膜,预计在产能释放后⽑利率会有所提升。
售价:海内外差异
以恩捷为代表的隔膜企业在切⼊海外客户供应链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相对于国内的超额收益。
海外客户对隔膜品质、产品⼀致性要求⾼:仅有部分技术积累深厚、技术优势突出的隔膜企业可切⼊海外供应链。海外客户对供应稳定性等⽅面要求更⾼:客户导⼊认证周期长达两年以上,国内的时间⼤约在⼀年,期间隔膜企业需不断向客户提供样品,经过小试、中试、再到批量供货。同时客户还可能要求公司有备份产能来确保供应,龙头企业可以提供稳定的供应能⼒,同时持续扩张的规模也与客户形成强粘性。
海外客户销售价格更⾼,带来更⾼⽑利率:1)隔膜品质的⾼标准和⾼质量往往来自于较慢的隔膜⽣产车速,进⽽增加⽣产成本。2)海外隔膜厂受⼈⼯成本、⽣产⼯艺管控影响,⽣产成本远⾼于国内。3)其他因素:较严苛的各类认证、对于⽣产能源碳减排的要求等。海外动⼒隔膜价格比国内隔膜价格⾼ 100%+,储能隔膜价格⾼ 20%+,⽑利率显著⾼于国内产品。
图:基膜销售均价及预测,来源:公司公告,⾼⼯锂电,中信证券
重资产、⾏业周转率低
从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可以看出,隔膜⾏业是电池四⼤主材中资产最重的⾏业。在进⼊ 2021 年后,随着产能释放以及扩产计划,隔膜⾏业资产周转率降⾄约 0.6,仅有其他对比公司的约⼗分之⼀。从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在 2021 年的三季报,正极、负极和电解液公司均为约 20%,⽽隔膜⾏业则在 40%以上,同时叠加考虑单亿平产能的投资额在 2-4亿元,折旧成本占总成本约 30%。同时结合⾼⽑利率的特点,隔膜⾏业是名副其实的重资产⾏业,⾼盈利来弥补低周转。
各公司、各⽣产基地以及各产线单位投资额存在较⼤差异。究其原因,隔膜⽣产线的投资较重、考虑因素较多:该基地是否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辅助设施并减少产线切换次数(切换产品需停机、更换组件、调试等步骤,减少有效⽣产时间),该产线对应的客户是否有⾜够持续的下单能⼒以及需要多少配套涂覆产能,该产线能否与既有产线形成⽣产、管理等协同效应,公司相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原材料、⽣产设备等),等等。
表:隔膜⾏业在建和既有产能,来源:公司公告
假设:年销售额 = 设计产能 × 80% × (湿法涂覆 2.5 元/平,⼲法涂覆 1.4元/平)
06
隔膜行业逻辑与核心壁垒
隔膜⾏业在技术、成本、规模与客户上形成⾼壁垒,⾼壁垒铸就清晰的竞争格局。
隔膜性能指标要求⾼,⽣产⼯艺复杂,需要有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和积累:隔膜产品具有孔径、孔隙率、穿刺强度、厚度等多⽅面的性能指标要求,这些和设备设计与改进能⼒、⼯艺管控 Know-how 的积淀息息相关。要求隔膜企业与设备厂商做联合研发,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设备,并在在长时间的研发中积累⼯艺管控经验,提升产品参数、⽣产效率、良品率等指标。同时新产线从设备到位到批量出货⼀般需要 1.5-3 年左右时间,龙头企业通过持续研发与⼯艺改进保持成本优势,中长期⾼盈利能⼒有望维持。
成本:规模效应可以显著影响原材料和设备成本,技术优势可以显著影响⽣产效率、良品率进⽽影响成本。
认证周期长,客户黏性强: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实⼒、成本优势与稳定供货的优势,切⼊海内外主流电池厂供应链,获取海外客户的⾼⽑利率,同时长期订单可以提⾼产能利用率进⼀步降本。
规模上,重资产⾏业,对企业资⾦要求较⾼:隔膜属于重资产⾏业,资产重周转率低,⾼⽑利⼀定程度上弥补低周转率。固定资产占比显著⾼于其他中游材料企业,每亿平米基膜固定资产投资在 2 亿元以上,目前下游客户普遍激进规划产能,进⽽要求隔膜企业拥有⼤批量稳定供应能⼒,以匹配其需求。
07
隔膜行业部分重点玩家介绍
恩捷股份
公司是锂电隔膜国内乃⾄世界龙头,湿法隔膜 2021H1 市占率超 50%,2025年远期规划产能达 100 亿平。2021 三季报公司营收 53.4 亿,营业利润 18.5 亿,同比+173%。在设备端公司绑定日本制钢所,未来数年扩产⽆忧且双⽅共同合作研发,提⾼产品性能和⼯艺参数。公司已经切⼊国内外主流客户的供应链,叠加超长的认证周期,⼤客户的稳定订单是公司业绩的保证,同时从海外客户获得超额收益。公司同时同 Celgard 保持深度合作,切⼊⼲法隔膜赛道,有望受益于储能市场驱动,增厚公司业绩。
星源材质
公司是⼲法隔膜龙头,是第⼀个同时拥有⼲法+湿法+涂覆产品的公司,2021H1 ⼲法隔膜市占率超 25%,2025 年远期规划⼲法+湿法 80 亿平。2021 三季报公司营收 13 亿,营业利润 2.2 亿,同比+132%。在⼲法隔膜领域维持霸主地位的同时,公司⼤⼒切⼊湿法隔膜赛道,在南通投资 100 亿建设湿法+涂覆超级基地,相比于⼲法,湿法隔膜售价、⽑利更⾼,公司业绩有望释放。设备端公司与布鲁克纳深度合作。公司近年来连续获得海内外⼤客户长单,包括 LG Energy 的 4.5 年长单和 Northvolt 的 6 年长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