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截至2021年2月28日,比亚迪市值达到7266亿元,是中国市值最高的整车企业,也是全球市值第三的整车企业,令人振奋。本文一是为比亚迪叫好,二是希望自主品牌车企能够学习比亚迪的开创进取精神。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大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扭转了被动的局面,比亚迪带了好头,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当然,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企业的贡献也很明显。
笔者对比亚迪的了解,是逐步加深的。2010年为了研究北京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探讨电动出租车应用的可行性,开始接触比亚迪,至今已有10多年时间。回顾历史,比亚迪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其他自主车企学习和借鉴。
一、始终坚持自主研发道路
前些年,业界对自主品牌汽车争议很大,有些人对自主品牌发展信心不足,认为自主品牌出局是早晚的事。也有企业对自主创新重视不够,主要依靠引进技术,路走得很窄。但是,比亚迪一直坚持发展自主品牌,坚持创新,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坚持整车、零部件和电池协同发展,坚持企业转型,正是这些正确的决策助推比亚迪取得今天的出色成绩。
1.虽然在最开始阶段,比亚迪的汽车产品如F3有一定的仿造痕迹,但一直在保证用户需求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且始终没有放弃自主创新,短时间内产品线就由单一的“福莱尔”微型轿车,迅速扩充为包括A级燃油车、B级燃油车、锂离子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全线产品,发展道路值得肯定。
2.比亚迪没有沉迷于仿造,多年来坚持正向开发。2015年,比亚迪推出第二款王朝系列车“唐”,不仅突破了自主品牌产品售价20万元的天花板,而且仅用5年时间就成为自主品牌首款成交均价超20万元和最快达成20万辆销量品牌的车型。这一成功,鼓舞了自主品牌企业发展的信心。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4%,接近历年最好水平。其中,比亚迪乘用车年销量为73万辆,同比增长75.4%。
3.面对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中高端市场的强势地位,比亚迪再次迎难而上。作为王朝系列的第5款车,比亚迪汉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仅用半年时间,月销量就从1200余辆升至12000余辆,暴涨10倍。
二、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很早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现在是国内除了造车新势力之外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比最大的企业。国家提出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而比亚迪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比已经达到90%。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同期8个百分点。同样,比亚迪在2021年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9万辆,同比增长231.6%。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比亚迪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且不动摇息息相关。当年有些企业还在犹豫应该投入多大力量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比亚迪已经目标坚定地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道路上一直向前进。
比亚迪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不仅表现在产品安排上,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布局也抓住了重点。比如西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2021年生产汽车41.06万辆(其中新能源车26.86万辆,燃油车14.2万辆),同比增长61.4%;产值426.2亿元,同比增长75.2%。近日,西安比亚迪20GWh动力电池等一批重点配套项目又要陆续建成投产,与整车基地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三、走自己的路,坚持全链制造
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包括中国原有的汽车产业链都受到了很大冲击,现在整个汽车行业不得不进行产业链重整。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的供应链管理历来与众不同,他们一直坚持真正的全链制造。
对此,行业内曾经有不少争议,很多专家认为这样不妥,主张整车厂没必要干零部件,但比亚迪坚持自己的主张并取得了成功。现在作为国内惟一一家拥有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的车企,比亚迪凭借着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平台、e平台3.0和IGBT芯片等核心产品和其他零部件,构建了全面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助力比亚迪很少受外界供货紧张的影响。
四、研发体制独特,不断推出领先技术和产品
比亚迪的研发体制与众不同,科研管理有分有合,与一汽、东风等传统大企业的体制差异很大,也因此曾经在国家级技术中心评审时,被部分专家批评研发机构不集中而长时间难以过关。但实际上,比亚迪这种研发体制发挥了各板块的积极性,效率较高。
1.发挥电池优势,推出刀片电池,改变了中国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格局。
比亚迪以电池起家,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之前,已经开始了动力电池的研发。据介绍,在电池研发时,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从未放弃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再研发。2020年3月,比亚迪正式推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在行业中获得了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刀片电池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比亚迪长期坚持正确技术路线的结果。该电池不但有成本低、寿命长等亮点,而且安全性能远超传统的三元锂电池,受到诸多汽车企业的青睐,包括丰田、福特、奥迪、戴姆勒等老牌车企都即将成为比亚迪的客户。
2.迎难而上,比亚迪半导体成为新能源汽车商用IGBT芯片第二大制造商。
今年1月27日,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比亚迪半导体首发申请,这将是王传福的第三家上市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自成立以来,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同步推动工业、家电、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半导体发展。在IGBT领域,比亚迪半导体于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在新能源乘用车电机驱动器厂商中排名全球第二,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达19%,仅次于英飞凌。并且,在车规级IGBT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晶圆测试等多方面工艺均有不少自主研发的技术。事实上,对于半导体,比亚迪已经布局了18年。如无意外,比亚迪半导体将是国内“车芯第一股”。随着比亚迪半导体成功上会,有望助力比亚迪市值跃上万亿大关。
3.比亚迪发动机热效率43%,接近全球量产发动机最高水平。
比亚迪不但有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技术,在内燃机领域也有前瞻布局和积累。比亚迪研发的DM-i超级混动1.5L自然吸气高效发动机创造了国内汽油发动机热效率的新纪录,这台插电混动专用的高效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达43%,超过了之前丰田Dynamic Force 2.5L混动专用发动机41%的热效率水平,已接近目前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汽油发动机马自达Skyactiv X压燃汽油机的最高热效率水平(43%~46%)。这也证明了比亚迪在内燃机领域同样具有不俗的实力,展现了中国自主发动机的水平。
4.比亚迪的变速器和电驱动达到了高端乘用车水平。
今年初,比亚迪高性能一体式三合一电驱动总成荣获“第五届世界十佳变速器及电驱动”称号,比亚迪汉EV获得“第五届世界十佳变速器及电驱动车型”称号,说明行业内对比亚迪的电驱动总成给予了充分肯定。另外,比亚迪e平台3.0搭载了全球首款量产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全球首创的电驱升压充电技术和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等诸多“黑科技”,可实现1000km的最大续驶里程、充电5分钟可最多行驶150km。
五、认真研究市场,抓住发展时机
1.抓住SUV市场机遇,年产销达到40万辆。
近年来自主品牌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除了企业研发力度持续加大、产品品质有效提升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抓住了SUV市场崛起所带来的红利。比亚迪牢牢把握住SUV市场高速增长的机遇,在“唐”“宋”“元”等车型的带动下,2021年SUV序列产品产销达到40万辆。
2.不失时机发展混动技术。
目前行业内已达成共识,混合动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是重要的技术路线,在直接替换燃油车方面具备独到优势,市场占比将呈明显增长态势。
过去,部分企业长时间质疑电动汽车发展,坚守燃油车阵地,不肯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大投入,现在只能奋起直追,面临被动。一些在电动汽车发展上落后了的跨国车企,也开始重新布局。还有部分企业不愿涉足混合动力,在电动汽车还未完全站稳脚跟的时候,又断然放弃燃油车,不符合市场规律。而比亚迪从一开始就兼顾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如今开始迎来收获季节。2021年,比亚迪EV车型和DM车型累计销量分别达到32.08万辆和27.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4.9%、467.6%。随着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的到来,比亚迪带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跃迁式发展。未来,比亚迪还将推出多款DM-i车型,其燃油车型或许会全部被DM-i车型取代。
六、勇闯新路,坚持对外合作,着眼全球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车企的合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有的车企在与国外车企的合作中,已经成为技术输出方,这与改革开放开始时大不相同。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在努力加快自主发展的同时,也在对外合作上进行探索。2022年,比亚迪与丰田合作研发的车型即将进入市场,根据规划,首款车将由比亚迪负责技术和生产,挂丰田标。由此可见,比亚迪与丰田的合资方式扭转了此前合资汽车品牌需要依赖外方技术才能生存的情况,以其纯电动汽车技术底蕴改变了中国合资汽车品牌模式,从整体上验证了比亚迪走的合资道路是正确的。
此外,比亚迪也稳步行进在产品出口、走向世界的道路上。按照整车企业出口统计口径,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汽车销售总量比重的7.7%。在海外疫情此起彼伏的背景下,中国车企整体逆势增长。经过多年努力,比亚迪已经成为涨幅最大的车企,出口销量增幅超过200%,出口目的国包括欧、美、日等汽车强国。比亚迪于2013年正式进入菲律宾乘用车市场,如今在菲律宾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已超过80%。
从比亚迪勇闯新路、坚持对外合作、着眼全球市场的表现和进步可以看出,比亚迪在向一家世界型企业迈进。
七、多元化经营助力企业不断发展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迎来大爆发,全年销量接近60万辆。随着产能进一步释放,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00万辆。值得一提的是,造车只占到比亚迪集团收入的49%,剩下51%的收入来源来自于轨道交通、电池、电子等业务板块,多元化经营助力企业不断前行。
回顾过往,王传福创立的比亚迪走过的近20年造车新征程,令人敬佩。当初谁也不会想到,不到20年比亚迪能够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和水平;更不会想到,比亚迪能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甚至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排名靠前的企业。
(作者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