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开发“白色石油” 把四川建成国家锂资源安全供给地

作者:记者 田之路 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时间:2022-03-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2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王建明(右四)调研锂资源地质找矿工作

有着“白色石油”之称的锂矿在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甲基卡锂辉石,不仅储量高,而且富含可核聚变的同位素锂6。据自然资源部统计,四川境内川西地区锂矿资源丰富,全省硬岩石锂矿占全国锂矿石资源量57%,位居全国首位。如何更好绿色开发利用四川的锂资源,为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安全供应提供保障?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从地质专业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议。

锂被称为“白色石油”“能源金属”。作为一种新兴战略性矿产资源,近年来,不仅在业内掀起一股找矿热,而且在经济领域也掀起一股投资热。在直接关系我国新能源战略顺利实施的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锂矿=新能源“石油”的这一话题更是热上加热。

王建明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境内的锂矿资源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6%左右,而消费约占全球60%左右,对外依存度达到85%,资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

其次是资源价格持续高涨,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海外资源国基本上控制了国际资源定价权,直接导致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安全供应无法保障。

因此,他建议从国家层面把四川建成国家锂资源安全供给地。

一方面,四川锂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我国80%硬岩锂资源储量,截至2021年底,查明氧化锂资源量超400万吨,位居全国之首。特别是甲基卡锂辉石,不仅储量高,累计查明氧化锂资源量达280.7万吨,预测远景资源量500万吨,位居世界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前列,而且富含可核聚变的同位素锂6,占据了世界锂资源的制高点。

这些优势纷纷吸引了不少龙头产业在四川布局,锂产业链也逐渐增强。

另一方面,短板也明显。目前在川产锂矿企业仅2家,年产锂资源量约2万吨,产能偏小,呈现“有矿无料”的尴尬局面,开发程度严重滞后。加之,四川锂矿地处高寒和民族地区,交通条件差、地方财政投入受限等原因,导致还存在资源家底不清、综合研究利用程度低等问题。

王建明建议:

加强四川锂资源勘查开发利用顶层规划

目前,四川锂矿查明资源储量全国第一,矿石品位高、开发价值大,建议国家有关部委从战略高度指导四川锂矿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将四川锂矿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纳入国家“十四五”有关规划,并大力支持四川编制锂资源勘查和开发国家级专项规划,科学指导开发利用,助推四川锂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四川锂资源“提质增量”专项勘查

四川打造世界级锂资源产业基地和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亟需国家部委的指导帮助,建议大力指导四川开展锂资源“提质增量”专项勘查,并将其作为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大项目予以资金资源支持,重点推进甘孜州、阿坝州锂矿资源整装勘查,全面系统摸清家底,大幅扩大锂矿资源储量远景,筑牢锂矿资源安全保障底线。

加大锂矿资源新技术投入

建议支持将四川作为全国探索地勘单位提出矿业权出让区块建议、参与勘查成果收益分配、完善市场化收入分配等多元化地质勘查投入机制试点省份,并给予具体指导,进一步增强地勘单位锂矿资源勘查新技术投入能力。

支持将锂矿资源绿色勘查开发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关项目中予以支持,加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绿色矿山投入,利用新技术进行生态型开采、修复,把四川建设为全国绿色资源勘查开发示范区,为全国提供四川经验。

支持优化锂电产业空间布局

建议支持四川探索资源所在地政府和群众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受益机制,引导政府群众支持锂矿资源开发,支持资源所在地企业通过飞地园区等方式向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更好的地区集聚,并在能源、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上给予企业支持,进一步优化四川锂电产业空间布局。

加强综合利用核心技术攻关

建议大力支持四川锂矿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并将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开展锂矿提取、高效分选、尾矿重选收硫和海相锂钾资源开采等技术攻关,提高锂矿综合回收利用率。

加强高纯碳酸锂、氟化锂、氢氧化锂等锂电材料和高端锂电池研发,持续提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力争形成自主创新的核心工艺并加强推广应用。

分享到:

关键字:锂矿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