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期,中国和芬兰一份部委间关于在建筑环境领域运用清洁技术的谅解备忘录在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
这份备忘录基于去年芬兰总统尼尼斯特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达成的两国“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定位,在可持续城市规划、能效提高、建筑物节能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愿。
“今天,双方部委签了谅解备忘录,我们希望能够综合推进合作,尽快促进执行,”5月15日下午,芬兰方面签署方、芬兰环境部副部长汉娜尔·波卡(Hannele Pokka)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汉娜尔·波卡说,芬兰环境部和中国住建部之间签署的这份谅解备忘录是一个合作框架,后续则要看两国企业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开展业务。
作为一个总人口只有500多万的国家,芬兰企业善于整合资源与相互合作。而发展清洁技术,则是芬兰与生俱来的内生需求。
地处冬季寒冷且黑夜漫长的北欧,芬兰自古就需要大量的能源用以照明和供暖。但除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外,芬兰本土并没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节能和提高能效上不断创新。
在合作精神与技术领先的前提下,芬兰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政府部门组成了一个“芬兰团队(Finland Team)”,举全国之力向外推广清洁技术。而快速发展、能耗巨大的中国,自然成了这只团队的重点市场。
高校引导产学研结合
清洁技术开发和创新首先从高等院校开始。
“在我们看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创新机构可以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模型,来引导成果转化。”芬兰教育与文化部教育顾问Birgitta Vuorinen说,芬兰一直重视教育发展,现在也在加强教育机构成果与企业生产的转化。在“芬兰团队”中,教育与文化部依照上述三角模型,在教育、环境、科学等内容上引导各类机构密切合作。
芬兰最高学府赫尔辛基大学就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这个鼓励产学研一体化的学校除了积极开展对外合作,自身也已在内部孵化出不少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
比如,在清洁技术领域,赫尔辛基大学物理学院在大气污染监测方面拥有世界顶尖技术和一流专家,单是学院内部,就已成立了两个公司来实现成果转化。
其中一个公司Airmodus由赫尔辛基大学内部一批大气研究专家在2010年成立,通过他们掌握的先进的气溶胶研究成果,他们能够监测出极小的空气颗粒,从而为分析大气污染成分提供依据。
该公司的主席、赫尔辛基大学物理学系大气科学中心主任Markku Kulmala教授是世界顶尖的气溶胶研究学者,也是目前领域内论文被全球引用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同时,Kulmala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也将与芬兰其他企业和科研机构一起,为一个叫做“美丽北京”的中芬合作项目提供支持。
“接下来,我们将和中国的大学合作建立测量站,”Kulmala教授说,他们在项目中主要负责重点的大气监测部分。“对"美丽北京"项目而言,改善北京环境正是中国的迫切需要,而芬兰领先的技术能够提供这方面的支持。”
政府部门提供资金政策支持
“美丽北京”是一个旨在通过芬兰先进清洁技术分析和改进北京大气污染情况的中芬合作项目。这一项目从去年开展,按计划将在今年底结束。
“我记得是去年一月份,我敲开了环保部的大门,提出了这个计划设想,”被同事们称为“美丽北京之父”的芬兰驻华使馆科技参赞凯瑞(Kari Hiltunen)说,“随后合作开展得非常快,两个多月之后,我们就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在这一合作框架下,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带领着“芬兰团队”进入中国,与北京市环保局展开了合作,除赫尔辛基大学外,芬兰能源巨头耐斯特石油等清洁技术领先企业也分别与中国方面展开合作,总计将提出约25个相关解决方案。
芬兰科技参赞凯瑞介绍,根据项目协议,中国和芬兰方面将各自负担自身所需费用,其中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已经为所涉及企业提供了约50万欧元的支持。
在“芬兰团队”中,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是芬兰政府扶持企业的重要机构。这个非盈利的政府部门负责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且不需要收益回报。
“我们对高校、企业、城市都提供从始至终的支持,”Tekes传播主管Eeva Landowski说,“调查表明,政府对企业的投入越多,企业的创新也就越多,因为政府可以帮助企业分担创新失败的风险。”
据Eeva Landowski介绍,2013年,Tekes总计投资支出为5.57亿欧元。而每笔投资资助,他们都经过认真审核,希望能够有更广泛的带动效应。在对高校项目资助中,Tekes强调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希望增强研究机构和公司的联系;在对大企业的资助中,他们强调大企业与小企业间的合作,希望通过这笔资金同时带动相关小企业发展;而此外,Tekes还资助了大量的创业和中小型企业,在去年的资助项目中,67%受益者为中小型企业。
除了传统的信息及软件业外,Tekes的关注领域已经更多的向清洁技术方面倾斜,同时,与中国的合作也成为一个新的侧重点,去年,一共有80多个资助项目中涉及与中方合作。
同时,“芬兰团队”的另一政府成员,芬兰就业经济部也在为推广清洁技术而努力。“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让清洁技术业务增长一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会提供大量支持,”芬兰就业和经济部清洁技术战略项目顾问Juho Korteniemi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除了通过Tekes直接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芬兰也将通过政府采购优先清洁技术项目的方式来扶持产业。这一激励方式目前刚刚实施一年,已使得清洁技术项目占到了政府采购的1%。
打通企业与中国沟通渠道
“我们和官方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在政府定下目标之后,我们就来帮助企业实现与中国的合作,”Cleantech协会执行理事Kaisa Herngerg说。
作为推动芬兰清洁技术“走出去”的重要机构之一,芬兰贸易促进会下属的Cleantech也在积极推进中芬企业合作。“近几年,清洁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极富竞争力的领域,而中国则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Kaisa Herngerg说,和中国企业打交道时,通常会发现企业存在清洁技术可能会影响经济利益的担心。事实上,在早期芬兰经济发展时,也遇到过一样的问题,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后,许多芬兰企业一开始并不买账,但随后他们发现,使用清洁技术的确可以让企业从中获利。
“去年,芬兰清洁技术产值大约为260亿欧元,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 Kaisa Herngerg说,“而"美丽北京"项目就是我们和中国合作的一个很好案例,我们将为北京提供在空气质量和地区供暖方面的清洁技术。”
在各方支持下,芬兰企业在中国开展了众多清洁技术相关业务。比如芬兰电梯公司通力,正致力于降低建筑物能耗来保持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照明、运行过程的精确控制,使他们的节能轿厢在亚太区能耗减少了75%。而可持续性技术服务的供应商美卓则在其专业领域工艺控制进一步优化,在每一个控制阀门都加入自动化控制设备,通过将泄漏和噪音问题降得更低来获得中国企业青睐。
林业巨头斯特拉·恩索则在广西进行了被其称为“北欧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投资”的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这个投资16亿欧元的项目将在广西建起一个完善且更加环保的纸业产业链。
然而,“芬兰团队”的中国之旅还不止于此。2014年下半年,芬兰将在中国开展一个名为“纯净芬兰”的全方位推广交流活动,在政府、企业、高校的多方参与下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通过增加在中国的曝光与接触,芬兰这个“被逼着发展清洁技术的”的国家将在东方继续寻找机会,发展清洁技术这一新兴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