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中国国内光伏市场启动以来,“弃光”隐忧一直紧随着市场规模扩张的步伐,在光伏电站集中、用电负荷小的西北地区则更加突出。
地处青海的中电投集团黄河公司,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08.78千瓦,而其中有32万千瓦的光伏装机通过与龙羊峡水电站联合运行,将太阳能这样的间歇式能源转化为优质电。从此,电网就再也不用担心光伏发电的稳定性了。
中电投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让大型光伏电站与大型水电站的联合商业化运行变为现实。
龙羊峡水电站共有4台32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与之联合运行的32万千瓦光伏装机相当于其第5台机组。黄河公司架设一条48公里的输电线路,将光伏发电输送到龙羊峡水电站,用水电进行调节之后再输送到青海电网。由于水电的响应速度快、调节能力强,龙羊峡水电站只需要8秒钟的时间就能对光伏发电的变化做出反应,保证了总发电量与调度发电计划吻合,使光伏发电与水电组合成一个电源。
对于电网来说,这样就根本感觉不到光伏发电与水电的不同,更像是新增了一台水电机组并网。其线路的利用小时数从原来的4621小时提高到5019小时,还增加了电网经济效益。龙羊峡水电站在投产25年之后,能盘活电站和电网的存量资产,靠的就是光伏发电。
对于光伏电站来说,一来再无“弃光”之忧,二来光伏电站与水电站分开结算,让光伏电站的收益能够有保证。
对龙羊峡电站来说,有了光伏发电的补充,水电就可以在白天减少发电、增加存水量,这就减轻了枯水期对电站的影响,增强了对电网的调节能力。
“水光互补”尽管优势明显,但要想开发类似项目却有一笔经济账要算。例如,光伏电站与水电站之间的距离、土地价格、光照条件、水电站调节能力等等,综合核算之后,才能知道“水光互补”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中电投黄河公司调研认为,从龙羊峡水电站的调节能力出发,共计可以匹配85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因此黄河公司后续还希望再建设两座32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实现“水光互补”的效益最大化。
不过,中国目前对集中式光伏电站实行配额制,青海省今年仅获得50万千瓦的指标,而在青海从事光伏电站开发的单位有50家左右。面对每家平均1万千瓦的市场,黄河公司仅一期项目就要32万千瓦的规模,想在指标内实现规划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分配指标的依据,国家能源局文件上称“综合考虑各省(区、市)太阳能资源条件、电力市场以及各地区配套政策措施和实际工作积极性等因素”。青海省的太阳能资源条件无需多言,电力市场则是缺口扩大,要从外省购电;配套政策措施主要是为了保证光伏发电并网,但“水光互补”项目没有这个顾虑,而且还能增加电网的经济效益和调节能力,各方都有积极性。
类似这样的项目,已经能在现有的补贴政策下形成可持续运转的产业链,无需更多干预,大可在指标之外给予放行,在适合的地区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