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储能产业迎利好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加速布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2-03-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储能产业迎来重磅利好。机构认为,在政策推动下,未来新型储能的商业模式或将逐步构建和成熟,“十四五”期间将有望迎来大规模发展。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市场需求有待释放

在“双碳”愿景下,储能在调节用电高峰、提高用电效率等方面,对于促进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起到重要作用。此次,两部委印发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和细化重点任务,具体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随着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发电渗透率大幅提升,新能源发展催生了储能的需求,储能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电源侧、用户侧和电网侧。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指出,“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实现了实质性进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创新取得长足进步,2021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能源+储能”、常规火电配置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逐步拓展,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储能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加速产业布局面临重大机遇。国盛证券研报认为,本次政策是继去年《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针对“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应用领域方面,电源侧有望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同时,电网侧和用户侧也有望实现加速成长,后续有望完善电网侧储能价格疏导机制和鼓励用户侧储能发展的价格机制。

平安证券认为,在政策的推动之下,未来新型储能的商业模式有望逐步构建和成熟,“十四五”期间将迎来大规模发展。全球市场来看,随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和经济性逐渐显现,新型储能发展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中信证券认为,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政策要求和配储需求,预计2021年至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有望伴随能源转型与下游电力需求建设节奏,释放大量储能建设需求。

华安证券认为,仅从需求端来看,在光伏、风能发电加速并网的背景下,需要对应配套储能系统以应对发电波动性;此外,5G基站建设需求也推动储能锂电需求进一步放量。综合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锂电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63Gwh(吉瓦时),2021年至2025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1%。

产业链日渐成熟上市公司密集布局

作为A股市场热门概念之一,储能是众多上市公司青睐的布局方向。3月以来,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布局计划。永泰能源发布公告称,与长江电力、三峡集团等签署合作协议,拟共同出资在河南全省投资建设储能项目及其他新能源项目。合资公司预计,到2030年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储能项目和其他新能源项目总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欣旺达也公告称,公司子公司拟在什邡市投资80亿元,计划建设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此外,同力日升公告,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以2.4亿元收购天启鸿源33.76%的股权,并对天启鸿源增资2.5亿元。此次股权转让及增资完成后,公司将在新能源电站及储能领域实现快速拓展。

储能产业链覆盖设备、安装、运营全环节,主要包括上游设备厂商、中游系统集成及安装、下游终端客户。储能电池是上市公司布局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48Gwh,同比增长2.6倍。从国内主要企业的出货情况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天储能、南都电源占据前四。其中,储能锂电池两大厂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2021年均实现相关业务的高速增长。除上述企业外,亿纬锂能、科士达、国轩高科等企业也纷纷加大储能赛道的投入。

业绩层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时,储能概念股当中已经有21家公司发布了2021年业绩预告,从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来看,其中15家预告净利润正增长,增幅最高的为杉杉股份,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21倍。

针对储能产业的投资建议,国融证券分析建议从三方面把握主线:一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同源,随着龙头厂商扩产,成本有望快速下降,龙头厂商有望率先受益;二是产业链当中成本占比较高的变流器环节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三是海外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全球户用储能龙头值得关注。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