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务来源
负荷调控系统是基于调度机构调度控制系统平台部署,承担与聚合商平台间交互监视、控制和电力市场等相关数据的功能模块和系统级应用,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和功能拓展,是推进可调节负荷资源接入和负荷调控能力提升的“物理”基础。
目前,行业内各级调度机构均在积极推进可调节负荷参与调控业务并高度依赖负荷调控系统,亟需制定标准规范作为指引和依据,明确负荷调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实现对负荷资源聚合商聚合的各类可调节负荷数据及模型接入、分析计算、调节控制以及综合展示业务,全方位支撑可调节负荷规模化聚合参与调控业务的开展。
本标准依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21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1〕92号)(项目编号:能源20210381)的安排,以国网华北分部为实际牵头单位,国调中心、南网总调、国电南瑞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并历时2年多完成编制,是本系列中部分其他标准落地的“物理”载体。
2.主要参编单位及负责事项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全面负责标准起草的总体组织;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负责标准编写的牵头实施和主体编制;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体系架构、平台管理、分析决策、负荷调节等主要章节技术要求的编制和完善;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标准模型管理、数据采集章节的技术要求编制和讨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负责标准中人机交互、聚合商管理的技术要求编制和讨论。
3.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遵循现有相关法律、条例、标准和导则,标准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先进性原则:标准内容充分考虑负荷侧资源参与电网调控的应用需求,规范了负荷调控系统架构与功能基本要求。
成熟性原则:遵循标准化的编写标准与标准结构编制本标准,标准内容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电力行业和电网调度领域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保障标准的准确性和成熟性。
适用性原则:标准制定过程中广泛调研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行业内单位实际使用情况,满足满足地区及以上电网调度机构负荷调控系统的设计、研发、建设、验收和运行。
4.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负荷调控系统的体系架构、平台管理、人机交互、模型管理、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负荷调节、聚合商管理等功能及性能等技术要求。除了前言和附录,标准正文共分为12章,主要内容包括:
第1章 范围
规定了负荷调控系统技术要求的主要范围,可作为调度控制系统平台及功能的扩展,支撑可调节负荷资源参与电网调控运行业务的全面开展,适用于地区及以上电网调度机构负荷调控系统的设计、研发、建设、验收和运行。
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定了本标准必不可少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第3章 术语和定义
规定了负荷聚合商等名称类的术语和定义。
第4章 总体原则
规定了本规范所使用缩略语的全称。
第5章 体系架构
规定了负荷调控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总体要求。
第6章 平台管理
规定了平台管理应包含的通信总线、系统管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权限管理、告警管理、公共服务等组件技术要求。
第7章 模型管理
规定了负荷调控系统对各类负荷建模及维护功能的技术要求。
第8章 前置采集
规定了负荷调控系统对各类资源实时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
第9章 数据处理与监视
规定了负荷调控系统对各类资源实时数据处理、校核及综合监视的技术要求。
第10章 分析决策
规定了负荷调控系统对各类负荷资源聚合分析、灵敏度计算及调节辅助决策的技术要求。
第11章 负荷调节
规定了负荷调控系统对各类资源各类资源的人工调节、自动功率控制(APC)的技术要求。
第12章 聚合商管理
规定了负荷调控系统对各类资源聚合商注册申报、需求发布、智能推荐、调节信息发布及移动APP功能的技术要求。
5.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规模化负荷侧可调节资源逐步参与电网调节,负荷侧资源存在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交互链路繁长、控制方式差异大的特点,调度控制方式与集中式发电和电网资源调度控制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现有调度控制架构需进行拓展才能满足负荷侧资源参与电网调度控制的要求。由于缺乏实际可执行参照的技术标准,为此结合业内多级调度机构的业务职责,分析对应负荷调控业务的应用场景,通过制定本标准规定负荷调控系统的建设内容和性能要求规范。兼顾不同层级调度机构业务特点差异,形成完整统一的负荷调控系统技术标准,减少各业务系统品平台厂家盲目建设和技术路线不统一的问题。
6.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本标准的制定对地区及以上电网调度机构开展负荷调控系统的设计、研发、建设、验收和运行起到了指导作用,对系统的体系架构、平台管理、人机交互、模型管理、数据采集、分析决策、负荷调节、聚合商管理等进行了规范,为调控系统实现负荷侧资源的接入、建模、决策、控制及管理提供支撑,提升对负荷侧资源的调控能力,实现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新能源消纳水平和调度精益化水平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