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

作者:王政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2-04-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4月1日,部分新能源初创车企发布了亮眼的月度“成绩单”,其中,前5家企业月销超万台,同比增速均超一倍。3日,比亚迪宣布,3月份已停产燃油车,并以超过10.43万辆的销量刷新国内新能源车企月销纪录。

“尽管受疫情、芯片短缺、锂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依然延续了高增长态势。”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预计一季度产销依然会翻番,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份额也提升到65%的新高。

抗疫情、保交付,产业链为行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清明假期刚过,位于广州番禺区的广汽埃安工厂就恢复到了满产状态。3月份,广汽埃安销量同比大幅增长189%,在众多新造车品牌中率先跨过月销2万辆门槛。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介绍,1月31日至2月14日,埃安工厂利用短短15天完成产能扩建。产能扩建后,埃安智能工厂实现生产效率提升45%,定制化能力提升35%,有力推动3月产销量实现快速突破。

“我国汽车产能布局相对均衡,华东、西南、华南、华北、东北等地区产量占比分别为19%、17%、16%、14%和12%。尽管吉林和上海的疫情对生产造成影响,但两地汽车产量全国占比只有两成左右。”崔东树分析,新能源汽车相对完备且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也为行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性能优、新车多,进入市场驱动为主的发展阶段

“我们近期在一个地方车展做了测试,用5天时间观察现场看车行为,发现60%~70%的消费者在看新能源车。”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21年1月份为6%,到去年年底增长至22%,平均每个月提升1.3个百分点。

王传福表示,如果说十年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靠政策驱动;三五年前,行业发展是“政策+市场”双轮驱动;那么当前主要靠市场驱动。

——产品性能快速提升。CTP无模组电池包技术、刀片电池、弹夹电池、半固态电池……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持续创新突破,骨干企业电池系统循环寿命超过5000次,2021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已经从2016年的253千米提高至400千米以上。续航里程达到1000千米的多款新产品今年将投放市场。

——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加速涌现。仅在轿跑车细分市场,今年有竞争力的全新产品就有近10款。据统计,2021年我国新上市新能源车型达70款,目前在售新能源车型总量达289款,覆盖了轿车、SUV、MPV等几乎全部乘用车细分市场。

——产业发展配套环境进一步优化。截至今年2月,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261.7万个、换电站1405个,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1万个。

强化协作、保障供应,多策并举稳定产业运行

统计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市场价格分别从2021年初的5.2万元/吨、4.95万元/吨飙涨至今年2月底的48万元/吨和44万元/吨。

“针对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大幅上涨,要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共同发展,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

“进入新阶段,攻坚突破的困难和复杂程度都在增大,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着力解决。”辛国斌表示,一是要完善支持政策体系,修订完善双积分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灵活性调节机制,明确后续年度积分比例要求;配合相关部门研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等支持政策。二是深化融合创新,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三是继续做好汽车芯片保供,努力保障关键零部件生产供应,深入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着力破解小区、高速公路充电难的问题。四是加强功能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监管,提升动力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

“2021年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预计到2030年左右销量与燃油车基本持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说。

  (原载4月7日《人民日报》2版)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