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电池 返回

原材料是动力电池产能释放瓶颈

作者:记者 夏金彪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22-04-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涨价之势仍在蔓延。日前,迟迟未选择涨价的造车新势力蔚来终于从2022年5月10日起,对ES8、ES6及EC6各版本车型起售价上调1万元。特斯拉CEO马斯克面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显得很无奈,他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因为制造动力电池关键部件的金属成本已经变得非常高,特斯拉可能会直接大规模地涉足锂矿开采和精炼业务。

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这些原材料受锂、镍、钴等大宗商品或化工原料价格影响较大。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锂、钴、镍均大幅涨价。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初相比,主流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平均价格上涨108.9%,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平均上涨182.5%,三元锂电池电解液平均价格上涨146.2%,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平均上涨190.2%。

过去一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75万辆,同比翻番,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约160%,销量达352万辆。由于看好发展前景,业界对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预判从500万辆调至550万辆乃至600万辆。

然而,新能源汽车需求大幅增加,供给却很难及时跟上。受疫情冲击,相关原材料生产企业的扩产计划被迫搁置或延后;此外,虽然我国电池生产厂商达千余家,但能成规模生产动力电池的企业仅十家左右,且电池生产线具备定制化等特点,产能发挥受车型销量等因素的制约。

据了解,动力电池扩产的周期需要6-8个月,原材料生产一般要一年半的时间,而锂矿等矿业产能增加则需要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自去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飞速增长,动力电池等原材料需求放大,在今年新能源汽车高销量预期的刺激下,动力电池原材料供需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

需要指出的是,此番电池成本上涨,还有资本炒作的人为因素。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最热、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吸引了各路资本争相下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猛涨,也是行业过热的表现之一。本轮原材料价格超常规上涨,背离了正常供需关系,属于非理性上涨,存在炒作方为抢抓产能扩张前的最后窗口期,囤积居奇、蓄意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应该看到,经过长期的市场培育,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逐渐由政策驱动变为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并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整体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如果动力电池原材料非理性涨价愈演愈烈,势必导致新能源汽车大幅涨价,进而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对此,有关部门已开始采取行动。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近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一司会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专门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座谈会以及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开展保供稳价工作。

业内预计,随着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原材料产业端供应环境将逐步恢复,预估今年下半年有望回到正常价格区间。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