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风光大基地建设跃入新阶段

作者:记者 姚金楠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2-04-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当前,第一批风光大基地陆续开工建设,第二批基地的规划也已经落地。在风电、光伏发展之初,其实我们已经做过一轮类似的‘大基地’开发,建成过‘风电三峡’这样的大项目。目前的风光大基地到底和当初有什么不同?回看过往,要吸取哪些教训呢?”在日前举办的“新型电力系统下风光大基地规划建设研讨会”上,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抛出的问题,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与思考。

2021年10月,我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正式提出,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这将给未来的电力系统带来哪些变化?现阶段,大基地建设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没有电量消纳的保障,基地建再大也没意义”

“新能源发展之初,‘大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培育产业。所以,大多数项目都是在建设过程中甚至建成后才逐步考虑到消纳问题,也没有在前期规划中明确相应的输电通道,后续消纳难的问题非常突出。”李琼慧表示,时至今日,“风光大基地”的建设必须要在开发模式和消纳模式上吸取教训,“与此前的定位不同,这一轮的大基地建设承载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需要。它强调的不仅仅是规模,更是消纳利用。没有电量消纳的保障,基地建再大也是没有意义的,是不能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中心总工程师迟永宁介绍,目前,国内特高压直流外送能力大概在4.5亿千瓦左右,但2030年前,仅风光大基地新增的装机规模就达到约5.5亿千瓦。“以大基地建设的重点地区内蒙古为例,虽然本地可以消纳部分电量,但是更多的电力一定需要外送,现在以送华北地区为主,后续可能还会送往华中或华东。整体看来,特高压的建设需求肯定是有的,至于会不会带来新的弃风弃光问题,主要取决于送出通道的建设能不能和基地建设同步完成。”

李琼慧强调,相应的规划要从现在开始就着手进行。即便是存量通道,还涉及重新和送售两端签订协议的问题。同时,已有通道还要在提升和挖潜效率上多做工作,为大基地建设置换出部分电量空间。“电网规划需要的时间非常长,尤其跨区输送通道涉及到各个省和地区,利益复杂,协调难度非常大。”

此外,迟永宁强调,在系统层面,还需要通过技术优化,调动起更多的灵活性资源,防止发生大规模弃电。

“大基地”建设不等于“大电站”项目

“未来,我们要着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风光大基地带来的新能源电力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刘玉玺指出,在此背景下,风光大基地的电站安全就关乎国家的能源安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当前的大基地建设等同于此前的大电站项目,更应该把安全可靠放在第一位。”

“在众多因素中,组件的安全可靠就是最底层的防线,如果一阵风刮过来就把组件掀翻了,根本就谈不到后面对电网的冲击。”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振国强调,本轮大基地的规划建设多数在荒漠、戈壁,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多变。电站在如此环境下工作25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大概率会遭遇到极端天气。如果光伏玻璃和硅片越来越薄,组件越做越大,安全风险就会相应增加。“不是说薄片化、大尺寸一定是错的,只是需要在更科学、谨慎严密的论证后,再朝这些方向发展。全行业对电站全生命周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应给予更多关注。”

随着大基地建设的推进,电网安全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新能源发展的早期,从标准层面来看,对新能源电力并没有特殊要求,电网一旦出现事故,新能源只要主动撤下来就可以了。但现在,新能源发电侧已经增加了很多要求,包括故障穿越能力、各种电压和频率的控制能力等,这些都是希望新能源和火电等各类电源能够共同保证电网安全。”迟永宁同时强调,在电网侧,从调度运行、电网控制保护等多个层面,已加大投入力度来保障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从技术层面来讲,目前是有方向的,但还没有100%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且现有的成本也比较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逐渐优化。”

有效保障项目经济性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表示,风光大基地乃至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要实现长远发展,项目的开发就必须具备合理的收益。

时璟丽表示,目前风机价格正在持续下行,但光伏行业由于硅料价格上涨,组件价格居高不下,风电的度电投资已经低于光伏。“光伏发电即使在不配置储能的情况下,也只是基本达到平价上网水平。今年一季度,电化学储能价格大幅上涨,如果叠加储能成本,光伏平价上网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此外,时璟丽表示,部分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仍存在产业配套不合理等现象,推高了项目投资的非技术成本。“光伏行业如果在硅料价格下降到合理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与风电类似的低价水平。但实际上,电力市场中调峰和各类辅助服务都需要支付费用,如果再强加非必要的非技术成本,项目就几乎没有经济性了。”

时璟丽指出,在风光大基地优化布局、增加开发规模的过程中,国家提出适度放开新能源利用率十分必要。“例如针对第一批风光大基地,青海就承诺风光利用率达到84%。这是综合考虑消纳条件、风光平价上网经济性等因素后确定的。通过中长期购电协议,确保达到相应的电价水平和利用率,才能有效保障大基地项目的经济性,这也是风光大基地长久可持续发展之道。”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