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零碳园区与零碳电网 返回

IBM预言五大科技趋势 智能电网列入其中

作者: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2-01-3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从2006年开始,IBM每年都要拟一份“5-in-5”的报告,提出近五年内可能实现的五项尖端科技。每项预测乍听起来都有点疯狂,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然而,在第一个五年结束的时候,IBM已经用科技成果证明了自身的前瞻性和行动力。比如,2006年,预测远程手术可能实现;2007年,预测我们的手机有可能成为电子钱包,用来付费购票等;曾经预测过的全息影像技术也已初见端倪……
 
    IBM所预测的不只是那些最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还试图找出最有可能惠及大众的新技术。让我们来看看IBM最新的“五年计划”又异想天开了些什么——
 
    人工能源 造福生活
 
   “世界能源展望”年度报告称:到2035年,全球电力需求将以2.2%的年速增长。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着人口增长、电动汽车兴起、低效能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原因,催发电网布局。通过授权给消费者、让其参与决策判断,从而使能源行业在进一步加速创新周期、制定有效方案上有所突破,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基础建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兼具实用、环保的工具提供给消费者。如今,消费动机离不开方便、舒适、低成本和数字化,但同时需要合适的工具和信息服务大众,从而实现能源保护的目的。
 
    在爱尔兰,IBM的科学家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他们正在探究如何利用海浪的能量进行发电,同时追踪海浪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使破坏降至最低程度。
 
    当然,人工能源并非都来自“庞然大物”。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便于随身携带或者加装在自行车上的小型设备,都可以用来收集人们所释放的能量。
 
    IBM研究院与瑞士苏黎世电力公司EKZ共同开展了一个新的试点项目,让消费者能够方便地使用移动设备为电动汽车充电,同时监控其能源费用,将帮助电力公司更好地管理充电高峰时的电网负荷。
 
    另外,IBM研究人员表示,基于国家实验室和其他组织的支持,他们将进一步开发锂空气电池,从而达到电动汽车“充一次电行800公里”的目标。如果这项研究成功,那么将把锂离子电池的能量扩大10倍,避免全天候恒压充电的负担。
 
    当然,人工能源并不局限于汽车,还包括家庭,因为人们的运动、马桶的水流等所有动能都会提供能源。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曾发布一份报告,提出“寄生功率收集”的概念,收集人体运动时所产生的能量。配合着广泛的活动范围、强烈的动作幅度,鞋底处安装的一个小型天线就能通过“寄生功率”为手机充电。
 
    IBM计划与全球150个智能电网项目结成发展同盟,以求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分享到:

关键字:IBM 智能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