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
5月26日
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
国家试验示范项目
投产仪式在常州举行
该项目由中国华能、中盐集团和清华大学三方共同开发,由华能江苏公司承担项目建设、调试和运维。
它是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
唯一国家示范项目
也是世界首个
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系统主设备均为
国产首台套
标志着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实现从“理论实验”到“工程应用”质的飞跃
是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光谦发表视频致辞。中科院院士卢强、何雅玲、赵天寿,项目首席科学家梅生伟致辞祝贺,卢强宣布项目投产。宣益民、胡亚安等两院院士及江苏省能源局、能源监管办、华能江苏公司等有关领导出席仪式。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中华储能宣传片。
舒印彪在致辞中指出,作为能源电力行业的领军型企业,华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与中盐集团、清华大学等单位通力合作、攻坚克难,实现了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的成功投运,探索出了一条新型储能技术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这不仅是对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全流程的成功验证,也是新型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的重要探索,为我国压缩空气储能乃至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将为地下盐穴、废弃矿井闲置空间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形成上千亿元的市场规模,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他表示,华能将以此为契机,与合作方一道,把项目建设好、运维好、管理好,推动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商业化推广应用,全力服务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李耀强指出,金坛盐穴储能项目是跨界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发展盐穴综合利用事业正是创新盐行业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抓手。
中盐集团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打造一批新的技术和实践成果,构建盐穴行业标准体系,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努力开创我国盐穴事业的新发展格局。
王光谦表示,金坛盐穴储能项目在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也打造了新型储能技术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的标杆和典范,将提振新型储能技术的自主研发信心,激发绿色经济的创新发展活力,引领国内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浪潮。
清华大学愿与合作方继续精诚合作,力争取得更多、更大的技术成果,为我国能源革命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金坛盐穴储能项目于2017年获国家能源局立项,2020年8月顺利开工。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华能江苏公司团队先后攻克了设备研发、首次集成等多方面难题,完成了高参数压缩机、空气透平、发卡式换热器等4项首套设备的工程转化验证,发布2项团体标准,立项首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其中4人成为国际电工组织(IEC)储能专家。项目投产后可为地方电网提供6万千瓦调峰能力,一个储能周期可存储电量30万千瓦时,每年增加调峰电量约1亿千瓦时。项目远期规划100万千瓦,将打造我国大规模清洁物理储能基地。
简单来说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就如同一个超级绿色“充电宝”
超级绿色“充电宝”说明书
【作用】
该项目相当于给电网加了一块巨型“充电宝”:谷时储能、峰时发电,一改传统电力“即发即用”现状,实现电力供需的“削峰填谷”,缓解峰谷差造成的电力供应不均局面。
【原理】
采用空气作为储能介质,在低谷时段,用电将空气压缩进地下盐穴储存。在高峰时段,将盐穴中的压缩空气释放出来,从而产生高温高压使动能转换为电能,向国家电网发电。
【效果】
已建成的一期项目,单次满负荷发电,运行5小时可输出30万度电,可供6万居民一天的用电,每年发电量约1亿度。
【制造商】
项目集结了我国能源领域的“国家队”:
✩中盐集团利用先进的盐穴造腔和注采技术,承担地下储气库建设
✩中国华能发挥电力专业技术优势,承担项目的建设、调试和运维
✩清华大学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此外,国家电网、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沈鼓集团、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浙建集团均参与项目建设。
金坛拥有数百亿吨地下盐矿,盐矿开采后,就留下一个个空腔体积巨大的盐穴。金坛盐穴多位于地下1000米左右,体积大、密闭好、稳定性高,是储气的绝佳宝库。此前,中盐金坛公司曾打造过中国盐穴储气第一库,拥有着丰富的盐穴储气实践经验。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一期项目使用的盐穴,高100米、容积约22万立方米。
项目南侧,7个巨大的罐体尤为显眼,里面蕴藏着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绿色“秘笈”。
该项目与国外同类电站相比,最大创新点是首次采用非补燃技术,利用“内循环”,不依赖外界能源。项目通过热交换设备,将压缩空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储存在几个巨大的储热罐体中。等需要发电时,罐体中的热能成为天然的“助力剂”。因此,项目在储电、发电全过程无燃烧、无排放。
据测算,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一期项目投运后,全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8万吨。
项目演示
当下,常州正积极构建清洁能源体系、绿色制造体系、低碳生活体系、零碳经济体系,将“两湖”创新区打造成践行低碳城市理念的示范区。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将成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
此外,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二期项目前期设计工作已经启动,届时将为江苏沿海地区海上风电提供储能服务。
一期项目航拍图
项目引人才
金坛盐穴变高能级聚“才”地
盐穴储能这样集聚高端能源技术的项目落地常州金坛,也给这个自然宝地引来高能级人才。
清华大学博士张学林,是项目技术研发团队成员之一。2018年至今,常驻于项目现场的张学林,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片热土对人才的重视。“金坛在资金上、生活上、工作上,都给我们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借着金坛盐穴储能项目,像张学林一样的能源研究青年人才,有了最理想的圆梦之地。“这个项目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教学基地,清华大学也在这里设立了院士工作站,我们通过项目测数据、做实验,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我们清华大学的师兄、师弟都争相前来。”
项目沙盘演示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实现了主装备完全国产化,并逐渐形成中国压缩空气储能标准体系。
项目培养出一批兼具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压缩空气储能专业人才,其中4人次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注册专家,3人入选全国电力储能标委会专家,我国首批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值长获得资格认证上岗。
当下,常州正着力建设“两湖”创新区,尊重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张学林说:“我们项目二期已经启动了。常州金坛未来更便利的交通、更宜居的环境、更具创新活力的氛围,让我对继续在这里奋斗的若干年,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