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海上风电“负补贴”已成潮流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欧洲海上风电 发布时间:2022-05-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继丹麦和荷兰之后,德国可能成为欧洲第三个开启海上风电“负补贴”招标的国家。

去年12月,荷兰启动了1.4GW的Hollandse Kust West海上风电场的招标。相比过去,本次评标办法中加入了一条新的打分项,开发商可向政府支付5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59亿元),以换取这一项的满分——20分。

今年4月,1000MW的Thor海上风电场开标,六个联合体或公司投出了0.01丹麦克朗/千瓦时的最低补贴电价,相当于零补贴。最终,RWE旗下的Thor Wind Farm I/S公司幸运地通过抽签环节中标。中标公司将一次性向政府支付28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27.06亿元)。

受此启发,德国政府也有样学样,有意在即将开启的新一轮海上风电招标中收取额外费用。具体标准还未确定,有消息称,可能会根据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收费。

在以上的项目中,开发商都要直接向政府付款,这些项目也变相成为了“负补贴”——这和目前国内为了获取新能源项目在地方投资扶贫、带动产业、共享收益、解决就业是一致的。

不过,国内和国外还是有一定区别——在国内,新能源产业成本降低而电价不变(主要是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的利润已经超过、或将逐渐超过一个限度,从而遭到了“层层盘剥”;在国外,电价是市场化的,前端开发企业的成本上升,很有可能传递到整个产业链,直到终端用户。

行业人士对此表示了担忧。WindEurope首席执行官Giles Dickson认为,在多重压力下,风电产业链整体已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用户电价已经一涨再涨,政府收取的这笔巨款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It’s a straw to break a camel’s back)。

分享到:

关键字:海上风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