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6月2日,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将在税费、财政支出、投资消费等8个方面出台措施,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发言中提到:各地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保证财政支出强度,1-5月,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03万亿元,更好发挥了专项债券在稳投资、稳增长中的积极作用。中央财政方面,及时印发工作通知,压实地方责任,指导地方稳妥有序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确保6月底前基本完成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要求各地加快专项债券资金使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发挥专项债券在提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重点支持范围。
部分文字实录如下: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但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新一轮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叠加,给恢复势头良好的我国经济带来不小冲击。党中央明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并围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此次国务院出台的6方面33项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有24项直接涉及财政职能,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扛起责任,主动担当作为,迅速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为稳定经济大盘出力,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将更多行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今年出台的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雪中送炭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中央财政将督促尽快下达各项转移支付,同时要求各地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切实把支出进度提上来。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的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
三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将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更好发挥稳增长、稳投资的积极作用。
四是全力以赴稳住市场主体。统筹运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政府采购、社保费缓缴、援企稳岗等政策,为中小企业注血纾困,支持它们健康发展。
五是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配合相关部门加快下达基建投资、水利发展等预算,推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阶段性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释放内需潜力。
六是支持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在前期已发放200亿元农资补贴基础上,已再次下达100亿元农资补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支持建立健全煤炭产量激励约束政策机制,推动煤炭等能源资源增产增储。
七是支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推动降低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畅通经济循环。
八是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完善农业转移人口支持政策,加大对新增落户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奖励力度。完善对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
中国日报记者:财政部此前发布消息,6月底前将基本完成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工作。请问财政部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专项债加速发行使用?
欧文汉:感谢你对专项债工作的关心。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影响,2020-2022年,三年共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1.05万亿元。今年以来,财政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提前谋划、靠前安排2022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工作,去年12月即提前下达地方1.46万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今年全国“两会”后又迅速下达剩余额度,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额度已于3月份全部下达完毕。各地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保证财政支出强度,1-5月,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03万亿元,更好发挥了专项债券在稳投资、稳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国务院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并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为完成好这项任务,进一步发挥专项债券积极作用,财政部门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中央财政方面,一是及时印发工作通知,压实地方责任,指导地方稳妥有序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确保6月底前基本完成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要求各地加快专项债券资金使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发挥专项债券在提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重点支持范围。二是按月做好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通报预警工作,督促各地加快支出进度。三是继续做好疫情期间地方债发行代操作工作,指导省级财政部门提前做好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发行前准备工作,力争做到早发行、早使用,确保不因疫情原因影响地方债发行进度。
地方财政方面,一是及时编制专项债券发行计划,提前安排发行时间,按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优先支持在建和前期工作充分的成熟项目,确保及时形成实物工作量。二是加强与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等部门沟通,做好项目用地、环评、用能等的协调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短期内无法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可按程序调整至其他符合条件的项目。三是引导项目单位与商业银行积极对接,对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收益仍有剩余的项目,项目单位可根据剩余专项收入情况申请市场化配套融资。
根据各地发行计划,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券额度基本能够在6月发行完毕。我们将继续对各地专项债券支出进度进行督促,指导地方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节奏,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在拉动有效投资中的积极作用,以稳投资带动稳就业、促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很重要。财政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支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畅通经济循环?
符金陵:谢谢您的提问。经济循环不畅,经济稳定就无从谈起。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打通产业链的“断点”和供应链的“堵点”,协同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循环畅通。主要是在四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对重点产业链稳定运行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减轻制造业等行业市场主体负担。聚焦重点产业链,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现有领域基础上,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加大对民航等行业企业纾困发展的支持力度。民航业当前处于特殊困难时期,为帮助民航业纾困,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出台多项财税政策,包括:暂停航空企业分支机构预缴增值税,退还航空运输业企业留抵税额,对国内客运航班实施阶段性财政补贴,等等,进一步促进民航业安全稳定和纾困发展。对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三是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安排约50亿元,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降低综合货运成本。同时,安排63.6亿元资金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安排约50亿元资金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物流畅通的基础。
四是加大对降低市场主体运营成本的支持力度。市场主体是畅通经济大动脉的基本单元。今年国务院已经明确,鼓励各地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对减免租金的房屋业主,按规定减免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近日,财政部专门开会部署,要求各地财政部门主动作为,细化完善本地区税收减免政策;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推动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