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潮光互补:开启可再生能源开发新鲜之旅

作者:记者 姚金楠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2-06-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5月30日,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型智能光伏电站——国家能源集团龙源浙江温岭潮光互补型智能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0万千瓦,设计布置24个发电单元,合计安装18.5万余块高效单晶硅双面组件,与国内最大的潮汐发站形成互补发电,实现了太阳能与潮汐能的综合利用。

当光伏与潮汐相遇,国内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将开启怎样的新鲜之旅?

潮光互补

实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

什么是“潮光互补”?“潮”与“光”如何互补?

虽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但龙源电力浙江公司工程部主任张俊浩对此早已烂熟于心。张俊浩介绍,潮光互补型电站,就是同时具备潮汐发电和光伏发电两种电源形式的发电场站。

“潮汐电站建在海水涨落幅度大的海湾上,用大坝和厂房将大海和海湾分开,利用涨潮、落潮时大海和海湾的水位差使机组发电。”张俊浩告诉记者,此次并网发电的“潮光互补”电站依托的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潮汐能发电站——浙江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而且温岭潮汐电站是‘双向发电’,涨潮、落潮都能发电。涨潮时,海水位高于库水位,机组发电,水库充水;落潮时库水位高于海水位,机组发电,水库泄水。同时,在库区之上,增设光伏板,便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照资源进行光伏发电。”

然而,受昼夜更替、海水潮起潮落等自然环境制约,单纯地光伏和潮汐发电都无法做到全天候稳定供电。张俊浩表示,为提升发电的稳定性、可靠性,温岭潮光互补电站还配套安装了5000千瓦的储能系统,“所谓‘日月同辉齐发力、水上水下齐发电’的场景就是这样形成的”。张俊浩指出,潮光互补型电站打造了潮汐与光伏协调运行发电的新模式,实现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

攻坚克难

创造全天候施工条件

要实现这样的“最大化”开发利用并非易事。与常规光伏电站相比,潮光互补电站的建设施工要经历多重挑战。

张俊浩表示,库区内的滩涂是光伏电站施工的主要场所,每天都要经历两次潮涨潮落。“水上建设施工就需要结合潮汐涨落进行,蓄水达到一定深度时,施工船才能行驶。我们最关心的事就是什么时候涨潮、什么时候退潮。”受潮水涨落带来的风急浪涌、淤泥沉降等多重条件制约,库区施工的有效作业时间短,材料运输困难,施工难度极大。

以光伏组件的基础安装施工为例,张俊浩介绍,无论是桩基、支架还是组件,均需要由特制的施工作业船进行转运后在水面开展施工。库区水面狭长,首尾相距约5公里,施工作业空间极为有限。“为了尽可能提高施工效率,我们对各类船只进行改造升级,最终实现了吃水50公分即可满足施工作业的要求,这就拓展了施工安装的时间长度。”同时,项目部对整个库区地形进行全方位综合测量分析,在计划安装的24个光伏组件方阵中,多部位开展打桩试验,结合管桩分布情况,开垦填造2个施工码头,对累计总长约40万米的管桩、4000多吨的支架、18.5万片的光伏组件等材料进行调配转运,实现了边到场、边存储、边施工的滚动循环,极大增加有效作业空间。

类似的优化设计贯穿建设施工的全程。张俊浩介绍,经过一系列科学优化,项目每天的有效施工窗口期从原来的3个小时延长至10个小时,创造了全天候的施工条件。

数字平台

有效服务电站后期运维

不同寻常的自然条件不仅给施工带来巨大挑战,也给电站的后期运维增加了难度。为解决这一难题,龙源电力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上下足了功夫。

依托龙源电力自主开发的国内最大新能源生产数字化平台,温岭项目所有的高低压设备、光伏发电组件运行数据、场站和库区视频监控信号均可以在杭州实现远程监控。以光伏组件的运维为例,张俊浩介绍,通过专家诊断预警、组件清洁度、低效和阴影分析等智能预警模型多维联动,可以对组件健康状态实现远程监测诊断,提前预判设备的潜在问题,运维检修模式从以前的“被动检修”有效转变为“预知维护”。

同时,针对电站的日常巡检,龙源电力还自主开发了无人机巡检技术。“整个库区面积约2000亩,相当于187个标准足球场。通过无人机搭载可见光和红外摄像头,可以实现一键巡航、图像分析、故障定位、数据上传、报告分析等多个功能,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检,大幅缩减了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巡检效率与精度。”张俊浩说。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