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黑马”海辰储能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22-06-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碳中和目标下,储能作为推动能源体系变革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正在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测,到2025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16GWh,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70%,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3TWh。

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与机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储能电池赛道,这其中既有像宁德时代、LG能源、国轩高科等传统动力电池企业,也涌现出一批专注于储能电池的新势力企业。

位于福建的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辰储能”),就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自2019年成立以来,海辰储能仅用不到3年时间,就实现了从0到1的规模化量产及交付,并且在产品创新、产能部署、海内外市场开拓等环节都获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国内储能赛道备受关注的行业“黑马”。

2022年6月1日,海辰储能厦门锂电二期项目奠基,该项目投资40亿,布局8条生产线,规划年产能30GWh,预计2023年陆续投用达产。

与奠基仪式同步,海辰储能还对外公布签署新西兰最大新能源项目——250MW/500MWh光伏储能项目情况。

产能与市场的同频共振,是海辰瞄准于储能市场的精准卡位和迅速出击。

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的判断是,未来三年,将会是全球储能市场的“昙花期”,储能电池需求将会在短时间内以陡峭的斜率快速增长,到2025年后,将进入“菊花期”,这意味着周期更长的“花期”,市场将以更大的规模体量进入持续增长的新阶段。

基于上述研判,海辰储能明确提出2025年前实现100GWh有效产能的目标,以快速且聚焦的方式积极卡位,通过产能快速复制、前瞻技术部署、全球化战略布局等方式联动,谋划于2025年前在全球储能电池领域筑牢根基。

近期,在位于厦门同翔高新城的海辰产业园,高工锂电与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做了深度对话,围绕海辰储能切入储能电池领域的初衷与选择、市场战略布局、供应链部署等核心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

储能的核心逻辑在于持续降本

“碳中和目标下,要想真正实现绿色能源的全人类覆盖,储能就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正是抱着这样的情怀与信念,海辰在成立一开始就坚定的选择了储能电池赛道。”

王鹏程向高工锂电介绍,成立时间不到三年的海辰,高管团队也都以80后为主。尽管年轻,但其团队大部分都拥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见证了中国新能源产业从0到1的完整历程,也因此对于新能源的前景充满信心。

但单纯靠情怀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让储能规模化应用落地,最根本的逻辑还是要靠产品性价比,靠能让客户真正实现“盈利”。

“如果储能电池无法做到持续降本,就不可能得到大规模普及。”

正是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海辰储能从成立一开始,就坚持聚焦于储能电池的核心技术,投入大量资源,从材料、工艺、装备、电芯、系统等各个层级布局前瞻技术和产品工具箱,目的就是在满足高安全性的前提下,开发极致低成本储能产品,极大限度的解决市场痛点。

海辰储能280Ah大电芯智能制造产线

高工锂电获悉,海辰储能规划的第一条产线就是以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低成本为核心优势的280Ah大电芯,是国内最早一批实现280Ah电芯规模化量产的企业,也是业内为数不多敢对其产品提出10000次寿命质保的企业。

更长的寿命就意味着更低的运营成本,正是凭借这款主打产品,让海辰快速获取市场及客户认可。

海辰储能的差异化战略选择

事实上,作为一家初创企业,要想快速在储能领域站稳根基,必须要有准确清晰的战略定位,并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对此,王鹏程表示,海辰储能在品牌定位、技术布局、商业模式的定位上都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和规划,这也将成为其接下来布局储能市场的核心战略。

一是从品牌战略定位上,海辰储能提出专注于储能电池的战略方向。

这意味着,其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储能市场和客户,在产品开发、市场应变、客户配合上具备更快的速度。

截至目前,海辰储能的产品全部聚焦于储能应用场景,针对市场关键痛点进行产品开发,涵盖电芯、模组、系统集成,产品应用则完整覆盖到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可以给海内外客户提供完整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二是技术布局上,海辰储能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全产业链技术布局的思路。

围绕于储能应用的痛点,海辰储能从产业链整体着眼,从新材料、工艺装备、电芯、系统集成、材料回收等五大维度进行了全面部署,以组合式的创新及应用推动储能电池持续降本。

海辰储能电芯产品

事实上,海辰储能团队核心优势之一就是对于工艺和装备的长期积累与深刻理解,在王鹏程看来,这不仅让海辰在持续降本上行业领先,同时也让海辰具备了产线快速复制的能力,这将在其接下来的产能布局中得到快速显现。

三是在商业模式上,海辰聚焦于To B业务,同时坚持更为开放的合作模式。

海辰储能坚持不做最后一公里,不涉及到储能的终端运营及用户品牌环节,这样一来,就会得到客户最大程度的信任。

基于这样的业务定位,海辰储能专注于向客户提供从电芯、模组、电池簇到储能系统集装箱的多元化产品及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真正帮助客户实现价值。

“我们不会去挖矿,但会坚持做好挖矿的工具。”在王鹏程看来,这样的坚持将会给海辰储能开启更大的市场及客户空间,也可以让海辰储能在储能领域走得更远。

产能与市场“同频共振”

基于上述战略思路,去年以来,海辰储能的产能布局和市场拓展已经大步开启。

在产能部署上,基于海辰储能自身工艺及装备的优势,其产线正在快速复制。

去年10月,海辰储能锂电一期项目规划年产能15GWh首条产线投用,今年5月29日,其一期M1智慧工厂正式投用,预计9月初所有产线全部启用。

此次奠基的海辰储能锂电二期规划年产能30GWh,投资规模40亿,布局8条产线,项目预计于今年9月份完成M3厂房封顶,12月份完成厂房环境交付,2023年开始陆续投产。

与此同时,5月18日,海辰储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落地重庆铜梁,规划用地1200亩,项目投资130亿元,建设50GWh新一代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等。该项目预计将在2024年以前逐步完成建设并陆续投产。

快速的产能复制能力,将助力海辰储能在未来3年内快速达到100GWh产能目标。

在市场拓展上,海辰储能选择国内国外双线作战策略,在王鹏程看来,储能市场“无内不稳,无外不强。”

今年2月,海辰储能中标中国华能电芯招标。该项目采购的储能电芯为海辰储能280Ah储能电芯,总容量2GWh。此外,在国内,海辰储能已先后与山东电建、河北建投、中合能源等签署战略合作,在储能产业开展多种合作模式。

王鹏程的判断是,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短期内对于市场会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市场的逐步回调,加上双碳目标的落地执行,国内发电侧、工商业侧储能将在2023年开始快速上量。

在海外,海辰储能的布局也已获得突破性进展,此次奠基仪式上,其对外公布签署新西兰250MW/500MWh光伏储能电站项目。该项目是新西兰最大的光伏加储能一体项目,也是中国落户新西兰的首个光伏储能项目,项目价值超20亿元。

与此同时,海辰储能还与东方日升(双一力储能)签署全面战略协议,未来合作金额将超百亿。

打造安全领先的供应链

2021年以来,锂电上游材料的供需错配引发了供应链剧烈震荡,在此背景下,动力及储能电池领域也深受波及。

这给置身其中的企业以深刻警醒:要想在储能电池领域持续发展,一定要构建自身稳定安全的供应链体系。

对此,海辰储能也已经未雨绸缪。

王鹏程介绍,通过资本与战略绑定的模式,海辰储能已经提前在供应链环节做了前瞻布局。

高工锂电注意到,在海辰储能的股东名单中,有包括盛新锂能、贝特瑞等在内的上游材料企业,资本入股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海辰的关键材料提供稳定供给。

同时,海辰储能通过对外投资、合资的方式涉足到集流体、结构件、正极材料、循环回收等核心环节的产业化部署。此外,其还与多家锂电材料头部企业都建立了战略深度绑定。

在王鹏程看来,通过一系列战略绑定与资本投资,海辰已经初步构建了安全领先的供应链体系,这一方面保证了海辰储能未来发展的供应链安全供给,同时,也为其未来新材料、新技术的规模化导入以及电池持续的降本提供了有效支撑。

碳中和目标下,全球能源体系变革正在全面开启,面向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周期,储能市场还刚刚起步,对于年轻的海辰储能而言,已经在产能、技术、供应链等环节蓄势待发,准备全力拥抱万亿储能的“芯辰大海”,踏上打造全球储能电池第一品牌的征途。

分享到:

关键字:海辰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