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进入6月,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电力迎峰度夏期。公开信息显示,部分省份能源电力保供承压,各地主要围绕保障电煤供应、加快电源建设、争取外来电等开展保供工作。
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局部迎峰度夏有缺口
总体来看,2022年以来,国内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在5月31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做好2022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有坚实的基础。截至4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1亿千瓦,迎峰度夏之前还会继续增加,总量有望达到24.5亿千瓦。2022年各大流域来水好于预期。截至5月中旬,全国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9.3%,重点水电厂可发电水量同比增长25.5%。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达到1.59亿吨以上,同比增加5000多万吨,可用天数32天。赵辰昕表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障全国电力迎峰度夏平稳有序。”
同时,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中电联发布的《2021—2022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其中,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偏紧。
梳理公开信息,浙江、安徽、河南、山东、湖南等省份表示迎峰度夏期间面临较大的电力保供压力。
在浙江省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刚表示,2022年以来,受国际形势、供需关系等影响,能源资源量紧价高,浙江省能源保供稳价面临较大压力,预计迎峰度夏电力最大缺口达650—750万千瓦。
《安徽省电力供应保障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相关解读材料中提示,安徽“十四五”电力需求将保持年均7%左右的较快增长,2024年最大用电负荷达到6530万千瓦,依靠现有电力供应能力及省际临时电力互济难以满足高峰用电需求,存在较大的电力供应保障缺口。
国家能源局已将安徽列为2022—2024年电力供需形势红色预警省区,安徽是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最为严峻的省份之一。
据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消息,迎峰度夏期间,河南省电力保障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整体维持紧平衡状态,预计2022年河南电网最高负荷7500万千瓦,同比增长550万千瓦,增幅7.9%。其中驻马店、信阳最高负荷增长预计超过20%,鹤壁、濮阳、新乡等11地区最高负荷增长预计超过10%。
山东能监办在部署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工作时指出,2022年夏季,山东省将面临高温导致用电负荷突增、外电入鲁不确定性增大、电煤价格高企等多重考验,电力供应内、外部环境都较为严峻,预测会出现区域性、时段性缺口。
6月12日,湖南省政府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及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省电力公司举行座谈会,共商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湖南夏季有可能出现持续晴热天气,预计最高电力峰值可超过3900万千瓦,电力供需总体呈“紧平衡”状态。
保障电煤供应
对于电力供应偏紧的省份,电煤仍是保障电力供应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煤炭增产增供政策持续推进,原煤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1—4月份,全国生产原煤14.5亿吨,同比增长10.5%。从煤炭的主要供应来源来看,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承担着全国保障电煤供应任务,煤炭产量在稳步提升。
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月—4月,山西原煤产量达到4.22亿吨,同比增长9.9%,占全国原煤产量的近三成。从2022年5月到年底,山西将向9个省市发运应急保供电煤4770万吨。
内蒙古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4月份,内蒙古原煤产量9495.1万吨,同比增长14.8%,日均产量316.5万吨,自2021年10月煤炭保供政策实施以来,连续7个月日均突破300万吨。
2022年一季度,陕西省煤炭生产企业积极落实保供政策,延续上年末产量增长趋势,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74亿吨,同比增长5.6%。3月当月原煤产量6312.33万吨,同比增长6.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4.1个百分点。
6月7日,山西召开全省能源领域稳增长促发展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全力保障电力稳定运行。要实现统调电厂中长期合同全覆盖,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的电煤定价机制,确保电煤存煤不低于15天,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稳定运行。会议还对煤炭增产保供和产能新增工作作了专门部署。
一些省份的能源主管部门也在督促企业签订电煤年度合同,提升电煤库存水平。浙江省能源局表示将指导督促企业尽快签订电煤年度合同,确保6月底前全省电煤库存提升至550万吨以上。
4月28日,云南省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云南省2022年能源保供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全年全省煤炭新增产能1000万吨以上。电煤供应3250万吨以上,汛前日均不低于10万吨,尽力争取扩大高热值电煤供应占比,其中,力争省外购买高热值电煤240万吨左右。
电煤库存方面,云南提出完善燃煤电厂安全存煤制度,5月末火电存煤不低于200万吨,汛末火电厂存煤不低于400万吨,年底火电厂存煤不低于400万吨。
吉林提出积极协调国家落实电煤长协合同保供计划,支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省内煤矿增产扩能。部署开展冬煤夏储工作,提高省内煤炭储备能力,年底前完成新增储备能力180万吨以上,全省应急储备能力保持在500万吨以上,保障迎峰度夏和冬季供暖电煤供应安全。
四川为保障电力供应,也大幅提升了电煤库存水平。截至5月18日,四川省电煤库存为22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74.43万吨。四川还提出加快建立电煤储备基地,推进大型储煤基地的建设,提升应对电煤供需失衡风险能力,减少电煤需求的季节性波动。
山东提出全力做好煤炭增产增供。调整生产计划,督促煤矿企业优化采掘接续,统筹做好生产与检修,无特殊情况不停产,确保煤炭稳产稳供。全年日均产量保持在23万吨以上,力争达到25万吨。
新建电源、争取外来电
对于中东部省份,煤电机组发挥着保供兜底的作用。山东提出,重点加快“十三五”已纳入规划的煤电项目建设,力争华能董家口机组“迎峰度夏”前投运,确保鲁西发电等6台机组年底前投运。
浙江表示要确保三门核电二期、浙江LNG三期、400万千瓦煤电、300万千瓦气电和3座以上抽蓄电站等项目开工,并向国家争取煤电、海上风电、抽水蓄能、LNG接收站等规划容量。
安徽计划在2022年—2024年新增煤电699万千瓦。2022年8月前建成阜阳电厂二期项目,2023年6月前建成淮南潘集电厂、大唐滁州电厂、利辛板集电厂二期项目,2023年底前建成池州九华电厂二期和阜阳谢桥电厂项目。
广东提出,将推动支撑性煤电、气电、抽水蓄能电站共888万千瓦骨干电源项目和26项电网工程年内建成投产,2022年预计新增电源装机1300万千瓦。
云南计划在2022年新增新能源装机1100万千瓦,力争开工2000万千瓦,科学精准配置储能,力争开工480万千瓦清洁煤电项目。
山东、安徽、湖南还在积极争取外来电。
5月31日,山东省能源局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调研座谈。山东省能源局提出,要拓展“外电入鲁”规模。加强政府间购售电协议签订和落实,积极与送端省份沟通对接,提高协议履约水平,确保高峰时段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力争达到2200万千瓦。研究实施市场化增购省外来电工作,提高省外来电送入规模。统筹推进“陇电入鲁”工程建设、积极谋划外电入鲁新通道。
安徽则与浙江签署了2022年迎峰度夏电力置换互济协议,《协议》统筹考虑两省电力供需形势和迎峰度夏电力供需曲线,约定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在7:00—8:30和15:30—17:30由安徽省送电浙江省,19:00—22:30浙江省送电安徽省。具体送电规模按“基量+增量”的方式确定,其中:月度基量规模为50万千瓦,周前和日前再根据两省电力供需实际开展“增量”置换,上不封顶,力争最大置换规模超过100万千瓦。
此外,安徽还提出,加快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推进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向国家能源局积极争取两回直流各分电安徽100万千瓦以上。加强长三角区域电力合作,充分利用皖浙、皖沪负荷时段差异,积极采取容量置换方式落实年度省间互济。积极与福建、四川、青海等电力富余省份对接,通过签订政府间市场化协议方式争取临时省外来电。
湖南在上述座谈会中提出,希望国家电网华中分部和各兄弟省份电力公司一如既往地支持湖南,适时安排拦蓄尾洪,提高外电入湘限额,推动区域内共建共享、应急互济,助力湖南打赢迎峰度夏电力攻坚战。
四川作为水电送出大省,受省内电力供应偏紧影响,也同时在争取增加留川电量。5月24日,四川召开全省能源企业座谈会,四川省政府相关领导提出,要加大新增水电留川电量,尽量多留四川,有效缓解四川“低碳出、高碳进”的局面。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中表示,2022年以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落实外购电80亿千瓦时,留川电量158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保障了全省电力可靠供应,未发生“拉闸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