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莘庄工业区跳动着绿色能源心脏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14-06-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作为上海市第一家取得国家生态示范园区称号的现代工业园区,上海市莘庄工业区正在安装一颗绿色的“能源心脏”,将在全市工业区中率先实现热、电、冷三联供。据悉,这一项目建成后,工业区内一批燃煤小锅炉将被淘汰,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了669公顷树林。同时,也将驱动上海市莘庄工业园区从“低碳低排”走向“微碳微排”。

 

创新能源供应模式

实行热电冷三联供具有高效的节能减排效果,入驻企业不必自行安装锅炉甚至空调

“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的面积不大,只有17.88平方公里,却是距离上海市中心城区最近的工业区。因此,当初的规划定位就是拒绝污染企业入户。”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昕说,园区“小而精贵”的特点使其更加注重环保。

早在1997年,园区就开始规划集中供热,自己建造了两个燃煤供热站,这在当时的上海开创了先河。

“2004年,莘庄工业区启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随着生态园区的创建,工业区产业方向更加优化,对园区配套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张昕说,考虑到这一点,园区启动了能源升级——引入华电的热电冷三联供项目。

作为上海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典型探索,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燃气热电冷三联供改造工程一期建设2×6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目前一期已正式投产,未来将共安装6台机组。“这样一来,工业区就安上了一颗绿色的‘能源心脏’。”上海市莘庄工业区战略发展推进中心主任沈文浩说。

相比传统的燃煤,以热电冷三联供为代表的分布式能源更清洁,能源使用效率也更高。沈文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项目实施前,工业区集中用能企业使用的锅炉,平均每小时可供气30多吨,多的时候可达七八十吨,一年耗煤15万吨。使用燃气热电冷三联供改造项目后,年可节约标煤9.8万吨。“光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就约24.42万吨,相当于种植669公顷树林才能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张昕补充说道。

那么,热电冷三联供为何具有如此高效的节能减排效果?记者获悉,目前国内主流的能源供应模式为大火电、大水电、大核电,但通常离上海市中心很远,要通过长距离输电线路,将电能输送至客户端。比如,上海某大火电项目已达世界最先进水平,但全厂热效率为46%,真正输送到居民家中时,能源的利用效率只剩下了不到40%。相比而言,分布式供能虽然规模不大,效率却是最高的。以莘庄这颗“能源心脏”为例,其一期热效率预计可达78%。到二期完工时,热效率有望达到89%。

沈文浩向记者介绍说:“项目上马后,优化了能源结构,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优化了区域环境。”三联供项目靠近用户,以清洁环保的天然气为一次能源。同时,利用热水加热器回收的烟气余热,还可供应周边办公楼、宾馆、学校、医院、餐饮的生活热水,实现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当园区具备了热电冷三联供的能力,入驻企业就不必自行安装锅炉,甚至无需再自行安装空调。能源配套的升级完善对落户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带动了产业进一步升级。

激励企业自觉节能减排

生态园区建设促进了企业各项环保指标显著优化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在生态园区的创建过程中,为了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建立生态园区的长效机制,园区发布了《文化纲领》和《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报告书》,并与园区内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责任书》,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激励,倡导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张昕介绍说,上海市莘庄工业园区还建立环保普查制度,掌握企业环保动态,并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以生态文化建设为引领,推动生态园区建设。

据介绍,自园区开展生态化建设以来,园区规模以上在地投产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重复水利用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显著增加,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废水产生量、固废产生量、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明显下降。可见,从园区层面来看,生态园区建设促进了企业整体的三废指标优化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以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为例,2010年投资681万实施冷冻机节能改造项目,通过增大冷却水温差,降低冷却水流量,维持冷却塔性能不变,制冷机及冷却塔能耗优化控制,从而达到冷冻机节能的目的,实现年节电425万千瓦时,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达340万元。公司还投入134万元实施原水改造项目,利用市政管网压力为系统供水,提高冬季热回收效率,节约蒸汽等能源,年节电131万千瓦时,节水10.4万吨,节约蒸汽1.06万吨,产生经济效益353万元。2010年~2011年,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RO一级浓水回收、有机高浓排水回收和中水回用项目,合计年节水75.7万吨,节约资金达255万元。

园区企业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投资550万元从德国引进了天然气发电(热电联产)设备,利用余热余压开展热电联产。通过天然气发电机组在运行中排出的高温烟气与一台烟气热交换机组热能交换,产生的热能用于空调调节温度。项目节约能源成本1273万元,如果扣除运营及人工费用,投资收益率达到49.24%。公司还投资600万元实施中水回用项目,项目处理废水1500 立方米/天,可循环再利用水750立方米/天,水回用率为50%。

由橄榄型向哑铃型模式发展转变

从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发展转型,预留场地规划建设低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生态园区的创建倒逼工业区产业升级,也加快了园区经济结构、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三方面转型发展。工业区支持企业进行升级改造、联合开发、包装改造等,从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发展转型,使园区向低碳化、智慧化、集约化发展。

“工业区要从‘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模式向着‘中间小、两头大’的哑铃型模式发展。”张昕说。2012年,园区共计吸引合同外资1.88亿元,“两头”在园区的企业,在外资招商中合同外资占比达到43%。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3.64亿元,占园区增加值29%,比2008年增长了240%,二三产业比重由2008年的6.8∶1提升为2012年的3.2∶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张昕告诉记者,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求,在莘庄工业区西北部预留了2.02平方公里土地,规划建设低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莘庄工业区根据自身特点、上海市整体经济的转型要求及国际发展趋势,对这一地块进行了功能定位与方案设计,并将低碳化发展作为开发、建设的主要特征。建设方面,低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将从低碳市政、低碳建筑和低碳管理3方面进行,打造智慧型滨水生态园,并以展现城市生态网络、资源循环为主题,打造集总部经济、产业研发、商务办公、行政办公、商业服务等为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经过5年多的生态化建设,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的空气优良率始终保持90%以上,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景观与生态格局显著优化,土地资源、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现在,园区所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均已纳入污水管网,纳管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均达到100%。

2009年,上海市莘庄工业区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市级验收,2010年4月通过环境保护部验收,成为上海市第一家取得国家生态示范园区的工业区。

分享到:

关键字:清洁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