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每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000万吨!这条“绿电高压”了不起

作者:记者 解统强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2-06-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阳光照射蔚蓝的电池板,光能便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电能;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迎风飞转,风被“捕捉”进一条条输电线;百米高的吸热塔和“镜子海洋”组成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科技感与绿色减碳有机结合……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风电、光热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按现有新能源装机容量测算,通过新能源发电这里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36.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37.2万吨。

这种“减碳实践”不仅发生在青藏高原,如今通过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简称“青豫特高压”),千里之外的河南人民也能共享这份“绿色红利”。

青海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得天独厚,仅太阳能理论装机容量占全国的11%,光伏发电电量青海本地市场难以完全消纳。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人口密集、产业聚集。新能源发展空间受限,仅靠自身难以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能源减碳”。

2020年,在克服施工环境海拔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难题后,青豫特高压这条联通青藏高原和中原大地的“绿电工程”正式投运。

“依靠清洁能源互补能力,青豫特高压工程实现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新能源的突破。一秒的输电量就够一个普通家庭使用两年。”青豫特高压起点、青南换流站站长李斌善说,通过青豫特高压将西部富余电力输送至东部“用电大省”,这不仅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也能让东部地区享受“减碳红利”。

天气时阴时晴,风力时大时小。光伏和风力发电这些“不确定”的特性给“绿电”稳定输送带来了难题。针对新能源输送的困难,国内电力专家经过研究和技术攻关后,最终确定通过在电源侧安装小型分布式调相机等技术来破解。

今年1月,21台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新能源基地建成投运,按项目规划可提升青海新能源外送能力350万千瓦。在黄河上游,作为青豫特高压的重要支撑调峰电源,羊曲水电站也已开工建设。

青海省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青豫特高压今年已外送“绿电”39.6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原煤177.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2.01万吨。

“随着配套电源建设,青豫特高压满功率运行后,每年可向华中等地区输送‘绿电’超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原煤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李斌善介绍,通过“绿电”跨省域消纳,推动东中西部“减碳协作”,青豫特高压正为电力领域“双碳”目标提供示范。

分享到:

关键字:特高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