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东方”超级充电宝的超速度成长密码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东方电气 发布时间:2022-06-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6月8日,梅州抽水蓄能4号机组完成15天考核试运行,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梅州项目创下了国内抽水蓄能机组启动调试用时最短纪录和行业内抽水蓄能机组发电最快和稳定性“5道时代”纪录,从主体工程开工至电站全面投产仅用时48个月。“梅蓄”速度的背后,是复杂的研发制造、是严格的安装调试,更是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无数参与抽水蓄能机组项目成员夜以继日的付出。

随着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对调节电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抽水蓄能因能够平抑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随机性,减少对电网的不利影响,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满足电力系统调节需求的关键方式。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重点攻关超高水头大容量蓄能机组。然而,抽水蓄能机组至2021年仅投产了3249万千瓦。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加快“十四五”时期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的重大能源战略要求,东方电机能否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攻克超高水头抽蓄机组难题,实现高中低水头抽蓄机组全覆盖?东方电气人亮出答卷。

2003年前,我国抽水蓄能机组全部依赖进口。超高水头抽蓄机组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我国在高水头、高转速、大容量抽蓄机组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很长时间未有重要建树。建设有“东方”特色的抽水蓄能体系,是一项巨大的、迫切的挑战,东方电机必须寻求创新与突破。

以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和敏锐的市场预判,东方电机迈开了长达十余年的超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自主研发和超越的步伐。创新是“东方”特色抽水蓄能机组的灵魂,东方电机从“超高水头抽蓄机组动力特性稳定性”这一行业难题为切入方向,在行业内首次提出和实施了“安全第一,稳定优先 ”的设计原则,制定了合理的技术开发框架和设计规范。

瓜熟蒂落,创新的落地点和崭新的起点,都从“东方”特色绩溪抽水蓄能机组开始汇聚与延伸。当绩溪抽水蓄能机组以超越当时国际水平的优秀的动力稳定性展现在人们眼前时。行业知名专家组鉴定该项目:“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台超高水头、高转速抽水蓄能机组,形成了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在超高水头段抽水蓄能机组的长期垄断。”厚积才能薄发,绩溪抽水蓄能的成功,离不开参与响洪甸、惠州等项目研发制造的研究和积累,也离不开仙游、仙居等项目的自主研制,打开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的序幕。

近年来,东方电机在抽水蓄能领域屡创纪录:长龙山、敦化、绩溪、丰宁、沂蒙、梅州等机组大批量投产,指标优异。绩溪项目创造“一年五投六并网”行业纪录;敦化项目刷新国内同类型电站首台机组启动调试用时最短纪录;黑麋峰项目树立抽水蓄能机组技术国产化典范;丰宁精品机组,为全绿电冬奥保驾护航;沂蒙项目实现“零配重”;梅州项目以“超速度”实现全面投产,并引领抽水蓄能机组进入“5道时代”。

依托一个又一个抽水蓄能项目,东方电机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抽水蓄能”核心技术体系,成功掌握了水轮机工况“S”区技术优化、无叶区压力脉动控制、水泵工况空化性能优化,过渡过程分析计算、水泵水轮机顶盖高刚性低应力错频设计、全水头段进水球阀刚性设计和密封设计系统技术,电动发电机低损耗喷淋轴承、磁极内外分区冷却等核心技术,大幅提升了抽水蓄能机组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东方电机抽水蓄能机组研制水平整体达到行业先进,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树立了行业新标杆。东方电机还持续推动抽水蓄能机组产品型号全覆盖,设计研发了200-800米水头段、40-375兆瓦容量等级、150-500转每分钟转速范围的各类抽水蓄能机型,产品型号多样性行业领先。

▲“东方”抽水蓄能机组主轴加工

“东方”特色抽水蓄能技术成果,现已应用于超过10个大型抽水蓄能项目,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绿色动力,也为“双碳”宏伟目标实现贡献了“东方”力量。

分享到:

关键字:东方电气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