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电池 返回

2022国内锂电材料供需矛盾趋缓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22-06-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几年锂电行业特别火,诞生了一批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一级市场的融资动作也非常频繁,催生了众多高估值的锂电材料和设备公司。”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院长高小兵指出,近两年国内锂电行业进入高景气状态“孵化”了一批高估值、高市值锂电企业。其中,千亿市值上市公司超15家、万亿市值公司有2家。

锂电企业估值增长的同时,锂电产业链各细分领域的投扩产项目也接连不断,新建产能规模和项目投资金额持续攀升。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国内投建的锂电项目超过600个,累计投资金额超1万亿元,上述资金将在未来2-3年内落地。

上述项目主要由现有锂电企业投建,同时也有一批跨界而来的新进入者参与建设。初步统计近两年已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跨界进入锂电行业,主要集中在上游材料环节。

6月14-17日,第十五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在常州茅山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峰会由大族激光总冠名,高工锂电、高工机器人、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主办,海目星激光、思客琦协办,江苏省金坛华罗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办,蜂巢能源特别赞助。超1300名锂电行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锂电产业发展趋势。

在天赐材料冠名的【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与材料选择】的专场上,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院长高小兵发表了题为“中国锂电材料供需及新材料进展分析”的主题演讲。

锂电原料价格全线看涨

2021年,新能源汽车和锂电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带动锂电池出货量大幅增长,进而对上游各类锂电材料产生强劲需求,锂电材料环节整体处于供应紧张、价格攀升状态。

其中,包括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铁、磷酸一铵、PVDF、VC等锂电原材料在2021年都出现价格暴涨、产品毛利率大幅提升。

具体来看,碳酸锂、六氟磷酸锂、PVDF、磷酸铁锂等价格在2021年较2020年底同比增长分别超750%、420%、400%和350%;石墨化、磷酸铁、磷酸一铵等原料价格也有1-2倍的涨幅。

不过,随着上游企业加速扩产和下游市场需求调整,上述材料等价格进入2022年开始逐步回落。其中VC涨价周期最短,价格从2020年的15万元/吨暴涨至2021年的50万元/吨,然后跌至当前的12万元/吨左右。

整体来看,随着新建产能集中释放,绝大多数锂电原料的供需关系在2022年将趋于平稳。六氟磷酸锂、VC、磷酸铁锂等原料等产能目前较为充裕,但石墨化、磷酸铁和PVDF等原料仍处于紧缺状态,预计在第三、第四季度会陆续达到平衡。

GGII 预计,到2023年前,除锂矿外,其它锂电原材料的规划产能如能如实投产,产能瓶颈将得以解除。

锂电产业链产品毛利波动

从2015-2022年Q1来看,锂电材料的产品毛利率整体波动幅度较大,普遍在2020年处于低位,但在2021年出现大幅回升,但在后期或将再次出现波动。

具体来看,锂盐企业的毛利率在2020年跌至谷底但在2021年回升至一个高位,并在2022年Q1创新高。当前锂盐企业毛利率平均在60%以上,甚至接近80%。

横向来看,2015-2017年是锂盐产业的集中盈利期,2018-2020年进入调整期,锂盐企业毛利率持续下滑甚至出现大幅亏损。

四大主材方面,电解液产品本身毛利相对稳定维持在20%~30%,而六氟磷酸锂毛利当前处于高位,但在2022年Q1回落明显,因此布局原材料的电解液企业毛利优势明显。

正极材料领域,磷酸铁、磷酸铁锂企业的毛利率在2015~2016年处于高点,在2020年跌至底部,当前毛利水平在20%~30%;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企业的毛利在10%~20%之间,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

隔膜企业的毛利持续下滑,在2018-2020年分化较严重,头部企业能维持在40%-50%,目前已经完成行业洗牌。

负极材料企业的毛利较为稳定,在25%-40%间波动,下限毛利高于10%。

锂电池方面,近年来动力电池系统价格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3元/wh一路下降至2020年的0.6元/wh左右,2022年受原料涨价影响回升至1元/wh左右。

2021~2022年Q1电池企业的毛利集中下滑,产业链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矿产和其它关键原材料,目前普遍在20%左右。

动力电池降本路径多元化

动力电池产品性能提升和降成本的需要,带动锂电池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提速以及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升温。

在新材料方面,包括硅基材料、补锂剂、磷酸锰铁锂、复合箔材等新型锂电材料的产业化开始提速。

GGII预计2022年硅基(复合后)、补锂剂、复合箔材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近2万吨级、千吨级和5千万平米级。

其中2022年为复合箔材的量产元年,将首先用于高镍三元电池,在随后三年内出货量将增长10倍。

磷酸锰铁锂正极2021年在电动二轮车锂电池领域率先量产应用,2023有望在纯电乘用车领域批量应用,2025年出货量有望超30万吨。

在新工艺方面,4680电池相比传统圆柱电池在散热、能量密度提升、倍率性能等方面拥有较大优势,但在辊压、涂布、卷绕、切割、注液、焊接等方面的工艺要求更高,需要材料和设备企业协同解决。

在电池回收方面,受钴镍锂等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废旧电池回收的再生价值在2021年凸显。2021年国内锂电池回收规模增长超60%,回收价格和毛利率大幅增长,进而诞生了一批高估值回收企业。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