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刘友梅院士:轨道交通发展在于“储能”和“智能”

作者: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吴嘉萍 伍资姿 来源:湖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6月25日上午,“科创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家高峰论坛在长沙召开,记者在会上见到了“中国电力机车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储能”和“智能”。


“轨道交通正向干线电气化、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三大领域发展。” 刘友梅介绍,“但是,轨道交通发展到城市以后,如果街道上布有很多接触网和受电弓,不仅城市景观不好,而且也有安全问题,所以城市轨道交通无网运行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采用了近期比较先进的储能工具——超级电容,来解决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智能化。智能化指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刘友梅特别强调,智能化不只是人们理解的无人驾驶,更重要的是要让轨道交通装备采用智能化,对机车的健康状态进行监督、维护,保养其全寿命周期的应用。

“创新的道路越走越难,也会越走越远。”在刘友梅看来,创新,就是求变求新。尤其是企业的科技创新,必须要研发出真实的产品出来。而产品研发过程,自然需要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他经常勉励公司里的年轻科技工作者:“我希望你们立足岗位,努力学习,传承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精神,在走向中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才华。”

回想自己为中国电力机车事业奉献的61年,刘友梅无怨无悔。他说,当初来到湖南株洲小镇田心的株洲电力机车厂(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不是自己的选择,是国家的需要。“可是,坚持在田心工作61年,是我的选择。”刘友梅坚定地说,“这辈子我哪都不去,我还要继续为中国电力机车,尤其是轨道交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