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能源汽车三大突破迎转机

作者:赵子旺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2-06-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近日表示,纯燃油车时代会迅速结束;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倪军认为,最迟到2035年,市场上不会再有燃油车销售;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去年年底的NIO Day上说,不理解为什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油电之争”不断引发热议。

事实上,现在谈论新能源汽车何时能完全取代燃油车还为时尚早。不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有“三个突破”,即技术突破、产品突破、市场突破。

技术突破 动力电池技术全球领先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已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

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企业,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2011年,我国动力电池技术距离世界领先的松下、三星、SK、LG化学等企业还有很大差距。但今天看,我们的电池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快速市场化进程中,我国相关核心技术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国际上5年实现迭代,我们只需要两年。”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安全性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企业先后在电池包技术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在此基础上,我国还加强了充电等使用环节的安全性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协力创新,共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安全和使用安全。董扬表示,在充电过程中对车辆的安全性进行检测,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安全,是中国的开创性举措。

在电机和电控技术领域,我国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精进电动、华为、上汽、比亚迪等企业自主开发的三合一、多合一智能电机系统,逐渐成为行业主流。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智能整车域控制器、精进电动量产的500千瓦高压碳化硅控制器等超高功率电机控制器,代表了未来电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产品突破 续航里程大幅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屈指可数,供用户选择的车型也乏善可陈。

在如今的市场中,已云集众多实力派选手,不仅包括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安新能源等传统车企的强势布局,也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虎视眈眈。此外,华为、小米等科创企业也相继加入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

得益于纯电动汽车专用底盘的出现和电池技术的升级,纯电动汽车的产品力也实现了高速发展。董扬表示,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专用底盘技术的出现,使得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有了很大提升。在专用底盘出现前的“油改电”时代,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通常只有200-300公里。随着电动汽车专用底盘的出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迈入400-600公里,甚至更高。

从细分市场看,目前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中,经济型和高端型电动车是拉动销量增长的核心力量。

其中,经济型电动车在实现技术升级之后,实现了成本降低,保持了合理价位。无论是设计、驾驶感受,还是真实续驶里程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五菱宏光MINI EV等车型在产品持续改进之后,成本实现了进一步降低,达到了目标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带动了整个市场销售的火爆。

在高端电动车方面,自主品牌以“智能化”和“电动化”为契机集体突围。蔚来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等自主高端品牌与传统豪华品牌正面较量,抢夺高端市场的蛋糕。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表示:“我们内部经常说的一个词叫NBA。我们希望能够成为高端主流豪华燃油汽车的替代者,把BBA的格局变成NBA的格局。”

市场突破 累推突破1000万辆大关

技术的不断创新,产品的推陈出新,让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进入2022年,即使疫情影响导致多家车企及零部件企业停产,车市大盘波动,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保持销量增长。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批发量为189.2万辆,同比增长117.4%。

在保有量方面,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3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891.5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724.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27%。

而在国新办举行的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累计推广1033万辆,突破一千万辆大关,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依托于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取得长足进步。董扬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用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不仅完成了技术的提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且推动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进程提前了5到10年。他说,借助过去十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在增道超车的竞争中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