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推动度电成本下行,带动投资收益率提升,实现降本增效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技术迭代,开发出更高功率、更高效率、更高可靠性及更高发电量的组件产品,是光伏制造端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责。
PERC电池占据主流趋势多年,尽管近两年PERC电池量产效率依然保持着每年0.4%~0.5%的提升,但效率提升空间逐渐缩小,光伏电池技术正面临着新的技术拐点。关于下一代电池技术将由谁接棒,根据目前各大企业的产能布局来看,N型光伏电池具备转化效率高、低衰减、高双面率等多重优势或可成为主角,其中备受瞩目的当属HJT和TOPCon。
HJT效率优势超越P型
HJT技术即是光伏产业升级发展的产物。目前,该领域不仅形成了规模化发展,且已从探索准备期过渡至发展期阶段。行业呈现出设备投资和材料价格在产品规模化生产推动下获得降低,且市场HJT产品日趋多元化的发展特点。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提到:“预计2024年,该领域技术及产品将进入爆发期发展阶段,届时,设备投资将进一步大幅减少并接近PERC,且规模化生产和材料的补充也将使非硅成本进一步大大降低。”异质结技术及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正在进一步提升,光伏产业领域新业态闭环也正在加快形成。
对于HJT能够接近PERC成本的原因,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华解释道:“这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包括设备厂商的技术进步、银浆靶材的国产化、硅片的薄片化等多方面共同努力。HJT技术首先在电站的度电成本上已经做到了与PERC打平甚至胜出。目前,多个实证电站数据证明,HJT组件相比PERC双面双玻组件可实现5%~8%的超发,某央企的大型地面电站模型测算也表明,采用大尺寸微晶HJT组件度电成本下降约7%。”
度电成本的优势意味着HJT的高效优势凸显。看好HJT的电池组件的头部企业中,隆基和东方日升在HJT电池效率研发方面均有新突破。东方日升一年内连续3次刷新该公司HJT电池效率,依托“薄片”“微晶”以及“低银含浆料”三大关键技术对异质结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今年成功开发了伏曦系列组件。目前,该系列组件功率高达700瓦+,电池效率突破25.5%,组件效率高达22.53%。
6月24日,隆基HJT研发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测试M6全尺寸电池(274.4立方厘米)光电转换效率达26.50%,创造了大尺寸单结晶硅光伏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目前,PERC电池最高效率保持者——隆基,其商业化尺寸单晶PERC电池效率24%,且已接近理论上PERC电池效率的天花板。然而,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的HJT的电池效率就已经超越了PERC电池最高效率。HJT作为高效电池量产技术潜力大,随着行业资本关注度不断提高,以东方日升、华晟新能源等企业的新建量产释放在即,HJT效率有待稳步提升。
TOPCon技术受P型企业青睐
TOPCon是在N型电池工艺基础上研发出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技术,凭借着低衰减、效率提升潜力大、温度系数低、产线升级成本低等优点迅速“走红”,TOPCon电池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利用现有PERC电池设备制程,只需增加硼扩和薄膜沉积设备,无须背面开孔和对准,极大的简化了电池生产工艺,量产化困难度低,因此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尤其是受到PERC电池企业的青睐。
TOPCon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兼容PERC产线,生产难度远低于其他N型技术路线,行业内超200家的PERC产线中,至少有一半的产能可以升级为TOPCon。
TrendForce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经投建的TOPCon电池产能已超过8吉瓦。光伏巨头纷纷入局,根据各公司公开公告显示,目前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中来股份等在内的主流电池企业,2021年均有规划新投TOPCon产能项目。结合TOPCon电池技术进展及行业布局情况,预计当前TOPCon电池的扩产规划或超50吉瓦,光伏设备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