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石墨烯概念遭疯炒 扎堆生产显隐忧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6-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一句“中国20年后将无石墨可采”的评判,再度引发了石墨烯概念股的疯涨。6月16日至20日,石墨烯概念股经历了过山车式的疯狂,方大炭素(600516,股吧)、金路集团(000510,股吧)、华丽家族(600503,股吧)股价均出现大幅震荡。

而在股市疯炒的同时,关于三星、苹果、谷歌抢购石墨烯核心开发技术的消息也甚嚣尘上。石墨烯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可以搅得市场一片沸腾?对此,记者采访了石墨烯概念相关企业,揭开了这一市场的生存现状。

石墨烯概念遭疯炒

“虽然很多公司都对投资者表示目前在研发石墨烯产品,但实际上的研发力度与真正要做产业化相比微乎其微,真实的态度是以关注、观望为主。”拜访了数十家企业的卓创资讯副总裁杨向宏对石墨烯产业如此感叹。

据杨向宏介绍,石墨烯主要分为粉体和薄膜两大类,其中粉体提纯成本要800元/克,而薄膜提纯难度更大,“真正要做石墨烯,其投资成本保守估计也要10个亿,还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此前一位分析师也曾表示,欧盟给诺基亚用于石墨烯研究的费用是13.5亿美元,且展望时间是未来10年。

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的研发成本投入较低。早在2011年就与中国科学院金属所达成石墨烯研发合作的金路集团,其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与金属所续约5年进行石墨烯研发,此前3年每年研发费用是500万元,后续5年每年研发费用为800万元。

“金路集团意在转型,但能否转型成功还不可知。”杨向宏表示。

而另一石墨烯热股方大炭素(600516.SH)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目前的石墨烯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虽已有少量产品在进行试生产,但何时能达到量产还未可知,该公司也没有针对石墨烯项目融资的计划。

其他上市公司如汉缆股份(002498,股吧)(002498.SZ),回应投资者称,目前石墨烯电缆只是一个概念产品,公司会关注;曾经的石墨烯第一股中国宝安(000009,股吧)(000009.SZ)更是直接表态在石墨烯电子应用方面暂时没有研究;其他如鲁丰环保(002379,股吧)、湘潭电化(002125,股吧)、双龙股份(300108,股吧)、博云新材(002297,股吧)等均表示没有生产或投资石墨烯相关产品。

“伪石墨烯”充斥市场

“我们公司现在主营产品为通用型石墨烯粉末以及石墨烯导电浆料,售价分别为5000元/公斤和300元/公斤,其中石墨烯粉末采购量若达到吨级则售价可优惠到1000元到1500元/公斤。”6月20日,记者以采购者身份向北京墨烯控股集团下属公司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咨询,该公司沈先生向记者如此介绍。

北京墨烯控股集团在国内石墨烯领域堪当“引领者”,2013年底其旗下宁波墨西科技建成全球首条石墨烯规模生产线,一期项目年产量300吨,二期扩产后年产能将达到千吨。

但根据专家介绍,宁波墨西科技所做的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石墨烯,而是石墨微片,“现在量产的所谓石墨烯产品,其实是石墨烯微片,简称石墨烯片或石墨微片。”

据了解,石墨微片是减薄后的石墨,厚度多在10层以上,横向尺寸在微米级别,性质仍为石墨,并无石墨烯的奇特特性。

杨向宏向记者介绍,获国际技术支持的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材料,是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这样的材料目前全世界仅有这一种,但提纯难度非常大,即使较为简单的石墨烯粉末提纯成本也要800元/克。

此外,杨向宏还告诉记者,石墨烯与石墨资源并无太大关联,虽然石墨是石墨烯的原材料,但实际上石墨烯对石墨的需求量很少。

“目前石墨烯发展情况与之前的稀土产业发展之初状况相似,面临缺乏核心技术、核心设备问题,企业层面多以出口原料、低端附加值产品为生存手段,产业升级工作迟迟没有进展,量产能力不足,石墨烯产业尚未得到正名。”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则对记者表示。

扎堆生产隐忧

虽然石墨烯凭借高透明性、高导热导电和高强度性能的优势,具备颠覆轨道交通、运输、电子产业等多行业的能力,但真正实现产业化的路途还十分艰难。

杨向宏表示,能否产业化在于提纯过程的突破能力,一旦这方面的研发完成,整个石墨烯产业将在1-2年内迅速崛起。他预测,在3年内石墨烯粉末的提纯成本可以降低三分之一。

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康飞宇更为乐观,他预计低成本明年便可实现。石墨烯目前的价格贵过黄金,最便宜的也要500元/克,但一年之后就可以降到50元/克,再过两年可能就降到1-5元/克的“白菜价”。

此外,要形成产业化还与下游市场息息相关。

康飞宇和他的团队通过对深圳的石墨烯市场调研发现,深圳有十来家中小企业正在从事石墨烯的生产应用,研究机构大概十家,基本都处于研究阶段,国内无锡和常州等在石墨烯的开发和应用走在前列,深圳市石墨烯脚步落后,与对下游技术开发和市场需求的反应较慢具有重要的关系。

国内市场素有“扎堆过剩”的传统,留给企业和市场的问题是,石墨烯未来成本如果大幅下降,一旦扎堆生产,是否又会出现诸如稀土、光伏的行业过剩问题?

 

分享到:

关键字:石墨烯 储能材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