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21年3月,《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提出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合理配置储能,统筹各类电源,优先发展新能源,稳妥推进增量“风光水(储)一体化”、探索增量“风光储一体化”。由此,储能与风电、光伏的大规模一体化设计实施方案正式提上议程。
此后,2021年1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推进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工作的通知》,对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作出了进一步要求,并鼓励创新,提出优先考虑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等新型储能示范的“一体化”项目。
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的追踪,截至2022年7月,已有山西、河南、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先后发布了各地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或项目清单,涉及新能源总规模87.97GW,储能总规模8.89GW/18.67GWh。
表:已发布的地方性源网荷储一体化政策/清单汇总
注:除内蒙古外,其他省份的储能配置比例均是按照项目清单折算而来(按最低配比项目算)。
不难看出,规模如此之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已经是当前储能规划容量的重要来源。
在储能配置比例方面,目前多数省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储能配置比例都达到了新能源总装机的10%;其中,河南、河北两省的储能最低配置比例达到20%。
在储能时长方面,目前大多数地区储能系统仍按照2小时进行配置。在内蒙古近期发布的实施细则中,已经提出了储能时长4小时的要求。此外,新疆在近期发布的两批次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清单中也包括了大量按4小时进行配置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结合《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的要求,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需配建4小时以上的调峰能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将有越来越多的项目按4小时去储能系统,并以独立式电站方式进行建设。
各省份政策汇总
在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方面,目前先后有河南、山西、内蒙三个省份出台了相关政策。
●河南 《河南省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实施方案》
文件指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年发电量不低于8亿千瓦时的市(县)多能互补发展示范项目。(详情参考:储能896MW/2992MWh!河南印发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实施方案)
●山西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管理办法》
文件指出,“一体化”项目用户侧负荷应不低于60MW,年用电量不低于3亿千瓦时,优先支持年用电量4亿千瓦时以上的项目。另外,文件要求“一体化”项目调节能力不低于用电侧负荷的50%,持续时间不低于4小时。配置储能原则上建在电源侧或用户侧。(详情参考:山西能源局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管理办法》)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细则(2022年版)》
文件指出申报一体化项目新增负荷年累计用电量原则上要超过5亿千瓦时,储能配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新能源规模的15%/4小时。此外,文件明确新能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
各省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清单汇总
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清单方面,共有河南、安徽、新疆、青海、河北等5个省份发布了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清单。涉及项目达87个,储能规模超6.98GW/14.4GWh。其中,青海省储能规模最大,达10.18GWh,远超其他各省。从数量上来看,新疆项目最多,共33项。
表:各省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数量
图:各省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储能容量(M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