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发电企业 返回

头顶百亿应收款 千亿巨头华电新能源拟募300亿扩产补流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7-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主旋律的背景下,新能源被重新定义,包括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大型电力央企,早已开启了新一轮新能源投资竞赛。

借助资本市场提高新能源业务开拓能力已然成为电力央企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方式。

近日,华电新能源拟募资300亿元投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拟使用募集资金约21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约9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300亿元的募资规模来计算,华电新能源融资规模超过此前上市的三峡能源(600905.SH),公司有望成为2022年新能源领域最大的A股IPO。

不过,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近年来国家在不断收紧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补贴回款周期较长,华电新能源的应收账款规模连年走高,面临一定的风险。

应收账款增加

华电新能源的前身为2020年9月从港股私有化退市的华电福新。2021年12月,华电集团出让华电福新约16.57%股权,成功引入了中国人寿、南方电网、特变电工等13家战略投资者,募资金额150亿元。

作为华电集团新能源资产的整合平台,华电福新的风光新能源装机其实就是华电集团的“家底”。由于港股估值偏低以及再融资功能的缺失,近些年来不少港股纷纷私有化转战A股。

此前,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清洁能源(00735.HK)、华能集团旗下华能新能源(00958.HK)相继完成私有化并退市。

一方面融资困难,另一方面,在清洁能源赛道上,电力央企集团正呈现一幅“群雄争霸”的竞逐局面。

华电新能源虽然处于风电装机第一梯队,但近几年在国家电投、三峡、中广核等“豪强”不断冲击下,这家公司显得略显乏力。

招股书显示,华电新能源在营收方面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3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1.62亿元、164.47亿元、216.09亿元、57.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2.8亿元、40.6亿元、72.3亿元、21.43亿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业绩向好背后,华电新能源实际财务状况或并不理想。

招股书显示,2019年以来,华电新能源应收账款余额逐年走高,2019年至2021年华电新能源应收账款分别为162亿元、198.29亿元、307.43亿元,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已经达到338.97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达68.12%。

应收账款规模的增加,同时也伴随着公司收不回这部分款项的风险。针对应收账款规模增加的原因,华电新能源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应收账款主要由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款构成,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发放周期较长导致公司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款规模逐年增大,公司应收账款结构特征符合所属行业特点。

补贴收紧或造成不利影响

对新能源企业而言,国家的补贴及相关的税收优惠是企业的重要支撑之一。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华电新能源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款账面余额度分别达到155.36亿元、190.67亿元、297.13亿元和 325.94亿元。对比来看,报告期各期应补贴款总额均高于全年营业收入。同时,新能源企业也享受着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不过,自2018年以来,国家推进平价上网的速度逐步加快,风电、光伏相关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中国科技新闻网了解到,在2018年5月份,相关部门发文对普通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规模均进行了限制,并进一步下调了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这一政策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于风电项目的补贴也在进一步收紧。同时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平价上网和风电、光伏资源竞争性配置。

对于补贴退坡后新并网投产的项目,以及未来计划新开发的项目。华电新能源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平均售电单价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对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成本管控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及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华电新能源的装机容量水平属于第一梯队。可以看出,近年来,华电新能源的装机容量也在不断增长。

截至2022年3月末,华电新能源控股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2724万千瓦,约占华电集团总装机比重的15%。其中风电2058.26万千瓦,装机占比75.56%,市场份额6.12%;太阳能发电665.74万千瓦,装机占比24.41%,市场份额2.09%。

但据华夏能源网报道,其余四家发电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大唐集团、华能集团)的风光装机占比约在16%-34%之间,华电集团明显处于“垫底”的位置。

多家子公司违规占地

华电新能源所在风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领域属于重资产行业,电场(站)项目建设具有前期资本支出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

此外,大规模的风电光伏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在土地保护日益趋严的背景下,华电新能源在不断扩张过程中,其旗下多家子公司出现违规而受到当地有关部门处罚的情况。

招股书显示,华电新能源旗下多家公司非法占用土地,包括耕地、林地、基本草原。截至2022年3月末,华电新能源及其下属子公司1万元以上的处罚共77项。在此77项处罚中,与土地使用相关处罚45项,与施工许可相关处罚18项,与环保相关处罚4项。

针对该公司招股书中提到“主管机关出具的书面文件确认不属于重大行政处罚或所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能否提供相关的证明,以及其它相关问题,华电新能源在回函中表示:“所涉事项招股书均以做出解释。”

中国科技新闻网注意到,过去数年间,随着光伏和风电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违规占地的争议时有发生。  

5月19日,特变电工(600089.SH)旗下子公司因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被立案调查,其正在建设的行唐县200MW光伏项目被责令停工,项目负责人被刑拘。

2020年5月,浙江新能(600032.SH)旗下公司帷瑞新能源未经批准、擅自占用丹阳市延陵镇延陵村集体土地26.01亩(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建议:“进一步明确光伏复合项目用地政策指引。相关部门可在鼓励政策的基础上,以坚守生态红线、不改变原用地性质为前提,引导各地进一步明确适合开发光伏复合项目的土地类型。”

“明确在一般耕地、灌木林地、坑塘水面、水库水面、园地等建设光伏复合型项目的适用规范,为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具有综合经济社会效益的光伏复合项目提供便利,带动产业振兴,加快能源转型进程。”陈康平还表示。

如今,“双碳”战略落地如火如荼,新能源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如能顺利登陆登陆资本市场,华电新能源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如何平衡扩张带来的土地占用问题,也是华电新能源等企业不得不思考的核心问题。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