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借力国家政策东风,位处改革开放“桥头堡”的深圳上市公司近年来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走到了产业转型的前列。
截至目前,深圳185家上市公司中,89家涉足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提出了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级战略,在其后的数个月又陆续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这无疑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
一石激起千层浪。位处改革开放“桥头堡”的深圳上市公司早已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纷纷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率先走到了全国的前列。
据深圳证监局统计,截至目前,深圳185家上市公司中有89家企业涉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深圳上市公司中有近七成的企业在外地投资新设子公司,其中90%以上涉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它们不但实现了覆盖全国、走向海外的产业布局,而且全国辐射带动效应非常显著。深圳这种向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模式在国内颇具代表性。
业绩增长领跑A股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尽管2013年国内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但2014年一季度却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趋势。与此同时,深圳上市公司通过科技创新,积极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推动公司规模效益迈上新台阶,不但业绩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还保持了很强的增长后劲。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A股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22494.88亿元,同比增幅14.43%。其中,184家深圳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677.94亿元,同比增幅30%,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2014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放缓,仅实现8.7%的增长,然而深圳辖区上市公司依然发展迅猛,净利润整体增幅高达22.66%,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产业整合,深圳上市公司中还涌现出了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级企业。例如,中兴通讯成为全球4G产品市场占有率增速最快的厂商,抢占了全球20%的市场份额;中集集团(000039,股吧)在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装备等领域造就了多个“世界冠军”,近年公司大手笔布局海工装备业务,向产业链的高端领域延伸;比亚迪(002594,股吧)作为国内唯一拥有新能源生产、供应、消费全产业链的创新型公司,引领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此外,在多个新兴产业的细分领域中,海普瑞(002399,股吧)、信立泰(002294,股吧)、欧菲光(002456,股吧)、立讯精密(002475,股吧)、金证科技、德赛电池(000049,股吧)等一大批深圳中小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深圳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先锋。
对此,深圳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某些深圳上市公司在世界高端产业链中已占据一席之地,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掌握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这批标杆企业还带动了更大规模的中小企业集群,未来深圳将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推动公司价值持续提升。”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
申银万国投资交易事业部某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深圳上市公司的产业升级主要依托了深圳市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同时深圳发达的金融服务业也给公司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在“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双轮推动下,深圳上市公司率先驶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他称:“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十分发达,门类齐全,技术领先,在通信设备制造、二次电池、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正是依托这种深厚的技术积淀,深圳上市公司才形成了独特的技术领先优势。”
另据介绍,深圳科技成果产业化转换能力很强,目前已有多家高校及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在深圳建立了“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多位一体”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模式,这有利于把大量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例如,近年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实现了150多项科研成果产业化,孵化出600多家高科技企业,还扶持了拓邦电子、和而泰(002402,股吧)、达实智能(002421,股吧)等十多家上市公司。
此外,深圳发达的金融体系,也为辖区公司的产业发展添加了动力。目前,深交所上市公司近1600家,中小板首发上市公司家数保持全球第一位。深圳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放心保)机构数量及资产(或管理)规模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全国前三位。还有深圳的创投、私募等机构数量众多,实力雄厚。更为独特的一点是,深圳比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有利于本地的金融机构借鉴境内外成熟的金融服务模式,为深圳公司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外部的因素固然重要,但深圳的产业发展能走在全国前列,关键是大批深圳企业有着非常强烈的要加快发展的愿望。”深圳华盛基金执行董事黄盛认为,“深圳以民营企业居多,它们往往更加务实。深圳本轮产业升级是它们基于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并与中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带来的外部机遇相结合后,所做出的理性而科学的战略选择。”
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
“目前,已有相当一批深圳企业结合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并依托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快速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向高端发展。”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阮萌博士认为,“在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上,很多公司围绕主业向产业链的两端进行拓展和延伸,同时也有部分公司通过引入精密化技术不断提升制造能力,无论是哪种途径,未来都将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中兴通讯依托自主创新,推动产业从制造业向服务领域延伸,实现了向综合通讯服务商的战略转型。目前公司除传统的通讯设备外,还大力发展终端和政企网业务,近日公司明确新的业务规划向新能源发电系统领域拓展。
对此,中兴通讯战略规划部的田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兴希望在坚持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放大我们的竞争优势。公司进入新能源发电系统,将依托我们在政企网业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来发展,它将有可能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将推动政企网业务向纵深化发展。”
雷柏科技(002577,股吧)寻求产业突破的模式也颇具特点。近年来,传统个人电脑市场需求的衰退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滑坡,为此公司积极实施产业转型,通过大手笔的并购和深度合作的方式,布局手游和互联网电视领域,并快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具品牌。这样公司从原来单一的硬件制造,升级为“终端+软件+服务”全产业链的业务体系,抢占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领域。
与此同时,为解决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2011年雷柏科技引入了75台ABB机器人(300024,股吧),并自主研发完成软件和控制器设计,完成对整条机器人生产线的改造。公司董事长曾浩表示:“这种高效率、高科技的生产方式使生产线上的工人减少了近2/3。此外,公司还将凭借自身在机器人应用方面丰富的经验向上延伸进入工业机器人集成领域,未来它有可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深圳公司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通过产业上、下游进行垂直整合,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案例也很多,例如比亚迪、长城开发(000021,股吧)等。对此,中航证券研究员赵涛表示:“市场的竞争正从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竞争,因此更多的企业从产业链的角度思考转型之路,以求打破产业发展的瓶颈。”
“尽管目前深圳上市公司的产业转型升级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少公司还面临着发展资金短缺、核心技术欠缺、走出去战略遭遇国际化门槛等问题,但这批先行者必将在业界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深圳公司整体产业转型升级的格局很有可能由星星之火转向燎原之势。随着深圳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不断深入化和扩大化,相信未来将涌现更多像中兴、华为、腾讯这样的世界级企业。”深圳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